正文 <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 善书推荐 < 首页 :当前
八一、单信耳受施安失所
来源:民间善书 作者:颜之推

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江南闾里①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途说,强事饰辞:呼徵质②为周、郑,谓霍乱为博陆,上荆州必称陕西,下扬都言去海郡,言食则……③口,道线则孔方④,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及王则无不仲宣,语刘则无不公干。凡有一二百件,传相祖述⑤,寻问莫知原由,施安⑥时复失所。庄生有乘时鹊起之说,故谢朓诗曰:“鹊起登吴台。”吾有一亲表,作《七夕》诗云:“今夜吴台鹊,亦共往填河⑦。”《罗浮山记》云:“望平地树如荠。”故戴诗云:“长安树如荠。”又邺下有一人《咏树》诗云:“遥望长安荠。”又尝见谓矜诞为夸毗⑧,呼高年为富有春秋⑨,皆耳学之过也。

【译文】

谈话写文章,援引古代的事物,必须是自己的亲眼看到的,而不是耳朵所听到的,江南乡里间,有些士大夫不肯学习,又羞于被视为没有学养,就把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拿来装饰门面。比如:把徵质呼为周、郑,把霍乱叫做博陆,上荆州一定要说成上陕西,下扬都说成是去海郡,把吃饭说胡口,把钱称之为孔方,把迁徒之处讲成楚丘。把婚姻说成晏尔,讲到姓王的人无不称为仲宣,谈起姓刘的人无不呼作公干。这类“典故”大约一二百个,士大夫们前后相承,一个跟着一个学。如果向他们问起这些“典故”的缘由,没有一个能答出来;用于言谈文章,常常是不伦不类。庄子有乘时鹊起的说法,所以谢朓的诗中就说:“鹊起登吴台。”我有一位表亲,作的一首《七夕》诗又说:“今夜吴台鹊,亦共往填河。”《罗浮山记》上说:“望平地树如荠。”所以戴高的诗就说:“长安树如荠。”而邺下有一个人的《咏树》诗又说:“遥望长安荠。”我还曾经见过有人把矜诞解释为夸毗,称年老为富有春秋,这些都是“耳学”的过错。

【注释】

①闾里:乡里。②质:典当,抵押。③胡:寄食。④孔方:钱的列称。⑤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行为或学说。⑥施安:疑为“施行“。⑦填河:也称“填桥”。民间传说,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群鹊衔接为侨以渡银河。⑧夸毗:以阿谀,卑屈取媚于人。⑨春秋:指年数。富有春秋:指年纪小。

【评语】

学习应抱着科学的态度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马虎,汲取知识务必准确无误,切忌一知半解,甚至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如若不然,轻者贻笑大方,重则害人害己。

下页:八二、说文解字学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