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前人多将其视为劝善书一类。
洪应明,明代万历年间人,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菜根谭》一书可能在万历年间初刻于北京,但本书的初刻本和明刻本可能已不存于世,现存最早的本子可能是据清乾隆年间刻本翻刻的同治乙丑年(公元1865 年)宝光寺本。
本书书名“菜根谭”究竟是何含义?孙锵在《校印〈菜根谭〉序》中认为,菜根者,“系取宋汪革氏“人咬菜根,百事可做”语意。”计恬在《新刊〈菜根谭〉序》中说:“先哲云:“人生咬得菜根香,则百事可做。是书命名之意可味也。”这两个解释指人若能经受得清苦,则可成就任何事业。通理在《重刊〈菜根谭〉序》中却从品德修养为本来解释,他说:“菜之为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发,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是此书所说世味及出世味皆为培根之论。”孙、计二人的解释有先哲名言为据,但若从本书的内容上看来,又似通理所言恰当。
从本书的形式上看,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一段语录字数不多,但十分精粹。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还是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转化而来,所以本书十分便于背诵流传。
从内容上看,本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它阐述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涉及的方面如此之多,有些读者可能会感到茫然,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本书的核心主题只有两个,一是入世,另一是出世。抓往了这两个问题,就可提纲挈领,本书的主要思想内容就好理解了。
关于入世的论述,本书基本上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儒家认为正心、诚意、修身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内圣”的功夫是“外王”事业的根本,所以本书将《修省》列为第一个标题。在修养这一问题下,又可分为很多方面,如修心性,本书说“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等等;再如修品经,本书说:“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拣宇坚久者”,将德行看得比才能重要,是成就事业的根本,这种观点是儒家的一贯主张;再如论述人的品德形成,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等等;再如论述人应心怀仁爱的精神,书中说:“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再如论述人若要培养出优秀的品德,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关于修养的各个方面还有很多,如慎独自省、不为功名所累,不贪图富贵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人将自我的心性品德修养好,就可以从事待人处世的活动了。关于这个方面,本书首先强调处世要有操守原则,除原则性外,遇事还要灵活机动,二者的关系是有机的、辨证的,但原则性是第一位的,书中说:“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触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遇事要认真,不能疏忽大意,“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在社会上要搞好人际关系,推己及人,宽厚待人,能容人之过,“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的,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关于如何处世,书中还详细论述了很多方面,如不要恃才惹祸、沽名钓誉等等,这里亦不再一一列举了。
修心养性是儒、释、道三家共同的主张和核心思想,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书中也引用了很多禅、道的言论。如“看破有尽身躯,乃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坏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地阔天高,尚觉鹏程窄小;云深松老,方知鹤梦之悠闲”。
关于出世的内容,本书基本上是采用禅、道的思想,因为儒家是不主张出世的。首先本书宣扬了很多关于人生如梦、世事如烟的观点,如“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为夭”,“狐眼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本书宣扬这种观点,其目的是为了破除人们对人间事物的迷恋和执著,以产生向道之心。书中还有很多作者学道、悟道的心得,如“扫地白云来,才着工夫便起障;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等等。
因为本书的思想是儒、释、道三家合一的,所以作者并不主张完全抛弃人间事务不管,而是将出世与入世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修行来说,出世与入世目的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书中说:“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苦趣”。
书中的精彩片段还有很多,其含义深刻,意味悠长,还需读者仔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