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录 < 儒以修身 < 儒家文化 :当前
贤者过之 不肖者不及也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南怀瑾

孔子又说,重复地赞叹:道——后世这个道为什么不明了呢?他说我知道了,“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贤”与“不肖”,是古代两个代号。贤——有道德的人,有学问有道德谓之贤人。不肖——看不起学问,不守道德谓之不肖。什么叫不肖呢?——不像样的。

所以有道德聪明的人啊,他把那个道德看得太严重了,把道又看得太严重了,装模作样。所以像佛家到了宋朝,那个禅宗流行、那个戒律流行、那个唯识流行,每一个法师出来那法师一身都是“法”!有一个人看不惯了——济颠和尚,干脆来一个(疯颠),打破了这些形式,他是为了打破宋朝时代那个理学那个严肃的气氛,这就是为什么济颠和尚疯疯颠颠。(他是为了)打破当时“贤者过之”这个毛病。

但是到了明朝的末年,王阳明看历史上那个禅学的末年,再加上明朝末年很多了,很多的人,所谓李卓吾啊——就是厚黑教主李宗吾的老祖宗,玄中郞啊,一路下来,什么冯梦龙啊,到达清初的金圣叹啊……都是第一流聪明,个个都说有道,个个都很高明,可是统统变成不肖,都不像。所以呀,到明朝的末年,文化史上骂,“圣人满街走,贤人多如狗”。每个都是圣贤,个个打了几天坐,打一个七,马上都可以有禅了!都那么不得了,啊!这就是“不肖者不及也”。

所以贤与不肖,同智与愚两个差别:智与愚是讲人的智慧,拿现在讲,这个小孩子的智商。太高明了的智商,修道修不成功,只能去学科学,或者是去搞一样专长;修道用不着,聪明用不上。太笨了,那也实在不行。所以像我们大家很多年轻人拼命想学道的,据我所知很多人,都是太聪明了。所以学道很难!

贤与不肖是讲道德行为,有些人拼命讲戒,守戒啊,讲道德行为啊,道德行为太过了,也是不中节了。把它加上,也不是。那么你吊儿啷郞当太过头了,你看我说济颠和尚很好,那济颠和尚最好来扶鸾了,现在到处都是济公壇,济公活佛来了。很多的人问真的是济公不是?我说你管他真的不真的,你就是疯疯颠颠像个济公差不多嘛,你不疯颠还去扶鸾干什么?!啊,济颠和尚再吃饱了饭也没有这么多空,还跑来跟你扶鸾呢!啊,就是说“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孔子的感叹:学道很简单,吃干饭一样,世界上人人都吃饭,没有一个人懂得吃饭。孔子就讲了这句话,古文就是“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一般人吃饭都是匆匆忙忙把饭吞进去,装到肚子里,算吃了一顿,没有晓得饭是什么味道。馒头面粉是什么味道都不知道。

所以我经常说啊,人长得呀,上帝造人太忙了,很多东西造得不对!把这个嘴巴造在头顶上,拿一碗饭一倒,就吃完了,呵,嚼都不必嚼,何必长在这里慢慢吃,啊!鼻子把它倒过来一长,筷子这么一插,就可以了;眉毛长在指头上,牙刷都不要买了(众笑)!都是长错了!这个道理啊,孔子也说过这个,他文字很严肃,意思当时讲得也很清楚。他说,修道为什么不成功啊?等于人吃饭一样,个个在吃饭,个个不晓得饭的味道。换句话说,每一个人生命本身都有道,自己找不到道。那么可怜!

下页:子曰 道其不行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