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学儒所谓修养就是指能否致中和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致中和”这个致字,根据郑康成的注解。他说:“致,行之至也”,所谓这个致字,“行”就是来实行,实行这一椿事情。什么事情呢?就是讲用功夫,来修养中和之道。我们在用功夫修养,中和之道的时候,你实行这个功夫的时候,行到最好的一种程度,叫“行之至也”。“至”是行到了家了,最好的时候了,这叫至。我们拿普通最好懂的意思来讲,那就是说我们“致中和”,就是尽力的、尽我们的力量,来学这个中和叫“致中和”。果然,我们能够尽上我们所有的力量,来学这个中和的话。比如说怎么学中和呢?就拿这个和字来讲,和是通达中的,和做好了就能够,得到这个中的──中庸之道,能够得到中了。那么开始叫和,和怎么个用法子呢?比如说我们一个人,我们对任何人,没有任何利害冲突,我们也没有跟任何人发生一个争执的事情。

可是就有些人,他无缘无故的来找你麻烦,无缘无故地来毁谤你。你做事情,你想把这个事情办好,做一椿善事他来破坏你。那么这样的遇到这种的情况,一般人来讲,他不能说是不发怒,发怒了,喜怒哀乐这个怒。可是,发出这个怒气来的时候,要知道你是在学中庸之道,在致中和,在用功的时候,用功什么时候呢并不是说,我们在研究中庸的时候,是在用功夫,不研究中庸的时候,在平常我们就不用这个功夫,那不是这么说的。我们在研究中庸,这个学术的时候,知道这个道理之后,在一般日常生活之中,跟人家来往这个时候,遇到任何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学习中和的一个机会。那么平常遇到人,对你没有理由的来毁谤你,来陷害你,破坏你所要做的事情。这个时候,你要发出怒气出来了,有愤怒了,可是你马上知道,我是要学致中和的人啊!因此,你就把你愤怒的这种心理,要发出来的时候,赶快把它节制下来,也就是把它阻止,不让它继续往外发,这就是和了,就得其和了。

这种和我们说来容易,正式在实行的时候,就不那么容易。一般人讲,尤其是学儒的来讲,读儒书的人,普通就是说,你这个人有没有修养,所谓修养是什么呢?就是指的致中和的时候。那就是说,你遇见任何人对于你,没有道理地来害你的时候,你都能够忍下来,能够忍得住,能够忍下来,不要跟对方有所理论,那么这就是致中和了,就是那个“发而皆中节”了。有这种修养,有这种忍耐的功夫,不是那么容易的。这要开始勉强的来学习,勉强这个,你这一次遇见人家对于你,毁谤你不太严重,你能忍过去了,再过一个时候遇见另外一个人,他也许比原来的,那个人毁谤你、破坏你的更厉害,那你所遇的,这个应该要发愤怒的这个心理,更难以克制了。但是呢由于你前面已经,有一种忍耐的功夫已经培养了,所以到后来,遇到更不好的这种,更没有道理的,这种境界来的时候,你也有能力,因为你以前已经,培养这个忍耐的能力了。你这个时候也有能力,把这种境界能够克服过去。这様一步一步地培养你这种修养,也就是忍耐的功夫,培养到后来,不论你遇到任何一种无理的,这些来陷害你的那些人,你都能不感觉有什么勉强,自自然然地就能够忍受下来,这个叫做“行之至也”。行到非常自然了,这就是致中和讲这个和。“和”用到了这个程度的时候,那就是“中”,就是可以能够慢慢地达到,这个境界了。当然这个“中”的境界,也不是一种,它也有浅的,也有深的。那么你“和”做到那种程度,到了这个浅的“中”的程度,就可以见到那种境界。

下页: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