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阳明心学·传习录译文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卷中 13、神而明之译文
类别:儒家经典 作者:王阳明 ( 字号:   )

此篇原为《示弟立志说》。

【原文】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 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 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 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 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 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 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 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纳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 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 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 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译文】

每天清早,学生拜见行拱手礼后,老师要依序向每位学生提问:居家时爱亲敬长方面,是松懈疏忽还是情真意切?温 清定省的礼节方面,是欠缺着还是在实践着?在路上行走时,是否能谨慎注意而无任何放荡之处?一切言行心术,是欺妄怪僻还是忠信笃实?每位学生要求如实回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老师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给以委婉的教导和启发,然后,让学生各自回到座位上学习 。

唱歌咏诗时仪容要整洁,心气安定。声音明朗,节奏匀称,不急不燥,不狂不闹,不因畏难而气馁。久而久之,学生一到学校自然精神饱满,心平而气和了。每所学校依据学生的多少分成四班,每天安排一个班唱歌咏诗,其余的都在座位上神情严肃地静听。第五天时,让四个班在学校里一个班接一个班地唱咏。农历的每天初一、十五,把各学校召聚起来在书院里会歌。

练习 礼仪,必须做到静心、严肃。老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礼仪细节,审查学生的容貌举止,不容疏忽,不容懒惰,不容自满,不容羞怯,不容随意、不容粗野。做到从容不迫,但不迂腐迟缓;修行谨慎,但不拘束紧张。时间一长,礼貌自能纯熟,德性自能坚定。学生的班次有如歌咏。相隔一天,就轮到一个班练习 礼仪,其余的都在座位上神情严肃地静静观瞧。练习 礼仪的那一天,可以免去作课外练习 。每十天就让四个班在学校依次练习 礼仪,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召集各学校在书院一起练习 礼仪。

老师讲授功课不在数量多少,贵在精熟与否。依据学生的资质,能认识两百字的,只能教他认一百字。让学生的精神力量常有富足,那么,他们就不会因为辛苦而讨厌学习 ,相反会因有自我收获而愿意学习 。诵读时,一定要让学生专心致志,口读心想,一字一句,反复玩味。音节要抑扬顿挫,思想要宽广虚静。久而久之,学生自会礼貌待人,智慧与日俱增。

作为老师,针对学生必须每天首先考察其德性,而后依次为背书、诵书,练习 礼仪或作课业练习 ,读书讲书、唱歌咏诗。大凡练习 礼仪,唱歌咏诗等,均是为了经常保养学生的童心,使他们乐于学习 而不感到厌倦,没有空余时间去干歪门斜道的事。老师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就知道该怎样教育学生了。即便如此,此处也只作了一个大约的述说。毕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这可谓至论。

[评析]《荀子·礼论》中说:“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衣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意思是说,礼有三种本元:天地是生命的本元,先祖是族类的本元,君长是政治的本元。没有天地,就没有万物的生命,没有祖先,就没有族类和国家,没有君长,就没有政治和安定。所以,礼义,在上方事奉天,在下方事奉地,尊敬先祖,而隆重君长。然而,荀子在这里却忽视了另外一种本元,即老师是知识的本元,没有知识,社会就不能得到教化和提升,所以,古时人家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可见老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显要。

下页:卷下 14、戒惧恐惧在心念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