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学派,又称“乾嘉之学”,是清朝前期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著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鼎盛,故得名。因为此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采用了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又因此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而有“朴学”、“考据学”之称。
乾嘉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其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阎若璩、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乾嘉学者搜集钩沉,辑佚许多亡佚的文献典籍,例如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出经部432种,史部8种,子部152种。学派研究的对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各朝规章制度的细节,但是总体特点是避免涉及与明清有直接关系的事物。
乾嘉之际,学风大变。百余年间形成“古典考据学独盛”的局面,汉学“几乎独占学界势力”。《清经解》收录考据名著157家188种1408卷,其中大多数是乾隆、嘉庆年间的著作,世称乾嘉学派,也称考据学派。该派主张为学应先求而后得,先学而后知,提倡治学要经世致用,强调“六经之旨与当世之务”的结合。他们还反对空谈性理的宋明理学,但又以宋学中继承了辨疑的优点,既提倡“考查一字之义,必本六书,群经以为定诂(《清儒学案》)的求是精神,又提倡学与思的结合,打破了砂锅纹(问)到底”的辨疑精神。乾嘉学派分为吴派和皖派两派。吴派得到皇帝的支持,皖派得到学术界的推崇。
吴派即苏州学派,以惠栋(1697-1758)为开创者。该派主要特点是博而尊闻,罕及义理,信古尊汉,述而不作。吴派的其他代表人物还有钱大昕、孙星衍、王鸣盛、洪亮吉等。
皖派即徽州学派,以戴震(1723-1777)为创始者。该派从音韵训诂入手,直探儒家经典义理,主要特点是通人情,致实用,断制谨严,条理绵密,研究范围较吴派为大。其经学宗旨为: 欲明经义,必先考订文字,训古音义,“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而通其词,由词而通其道”(戴震《与是仲明论学书》)。皖派的其他代表还有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孙诒让等,他们在音韵、文字、训诂诸方面都有卓越的创见。
盛极一时的乾嘉学术,在训诂、考据、音韵、文字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其精密、严谨的治经方法,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是,在专制政治和文字狱的威压下,这百余年的思想文化界在总体上是沉闷的,乾嘉儒学与清初儒学相比较,明显的由“经世”向“逃世”的退化趋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