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儒家学派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横渠学派 张载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北宋张载所创学派。载为北宋风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人称“横渠先生”,因称所创学派为“横渠学派”。张载长期在陕西关中讲学,故又称其学派为“关学”。载少孤自立,志气不群,无所不学,尤喜谈兵。后范仲淹劝他学习儒家经典,授以《中庸》,遂决心入儒求道。后又曾研读佛、老。反求于《六经》。在京师遇见表侄二程,共语道学之要,多有启发。于是尽弃异学,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又不为经典传注所感,敢于冲破传统观点束缚,经过二十余年“苦心力索”,终于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独辟溪径,创建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在关中等地广招门徒,宣传自己的学术主张。形成了横渠学派。关于横渠学派学术渊源,据二程弟子杨时所说,“源出程氏,而关中诸生尊其书,欲自为一家”(《杨龟山集》卷五),认为横渠学源导源于洛学。也有人认为横渠学派的部分学说和观点为洛学所吸收和赞赏。实为两派互有吸收、影响和辩正,才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学术派别。

此派代表人物及其弟子虽算不上众多,确也有一定规模。其中,著名弟子有,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范育、晁说之、蔡发等。此派政治思想,崇尚三代之治,主张恢复并田、宗法和分封制度,主张“均平”、限制“兼并”,尤重气节。学术思想,反对佛道两家关于“空”、“无”的观点,把传统的“元气”说和《周易》阴阳学说相结合,形成了以“气”为世界本体的宇宙观,提出“太虚即气”的命题。认为“太虚不能无气”,太虚不是虚无静寂的真空,而是充塞着“气”这种极为细微、为肉眼所不能觉察的物质实体。认为“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形成万事万物。“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这种物质实体则散为太虚。人也是气聚而生,气散则死。肯定了“太虚”、“气”、“万物”乃是同一物质实体的不同状态。反对“有生于无”以及“虚能生气”的观点。首创理学“理一分殊”的理论。在方法论上,提出“一物两体”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凡物皆有对”,叫“两端”或“两体”,他们认为“两”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合两而为一,无两则一不存,猜测到事物对立面统一的某些原理。还提出“动非自外”的观点,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由事物内部阴阳两个对立面的矛盾运动引起了发展变化。还指出事物发展变化要经过“渐化”和“著变”两个阶段,“变言其著,化言其渐”,把显著的变化叫做“变”,把逐渐变化叫做“化”,认为“渐化”过程到了一定阶段,就要引起“著变”。在伦理观上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提倡追求天地同流、物我同性的最高精神境界。重视“礼教”,宣传“仁爱”学说。在人性论方面,认为人由气聚而成,而先则有清浊,圣人得气最清者,一般人得气之浊者,恶人得气之最浊者。还把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天地之性”是善的来源,“气质之性”则是恶的根源,认为人在生下来之前就存在一个“天地之性”,要人们通过内省体验的修养功夫,克服恶的“气质之性”,存养“天地之性”。在教育思想上强调“学以变化气质”,提倡“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重视教育的作用。在认识论上,承认“闻见之知”的作用,但称之为“闻见小知”。提倡“大其心”,“不以见闻桎梏其心”,方能获得“天得良知”,认为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认识“天下之物”。(《宋元学案,横渠学案》)

主要著作有张载的《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西铭》等(1978年中华书局出版有《张载集》。)横渠学源(关学)为宋明理学四大学派之一,素有“濂、洛、关、闽”之称。此派对王安石“新学”取消极态度,与洛学来往甚密,部分观点为洛学所吸收和赞赏。盛时“不下洛学”。张载死后,学派分化,三吕等归入洛学,种师道等投笔从戎,唯李复、张舜民等仍续其传。后来宗派虽日见衰败,但学说影响很大,其学说中的唯心主义部分为南宋朱熹所推崇,唯物主义部分为明清之际大儒王夫之所继承和发展。

下页:古灵学派 陈襄 陈烈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