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儒家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 儒家如何正人心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早在两千多年前,董仲舒在上给汉武帝的《贤良对策》中重点分析了为何会出现“法出而奸生、令下而榨起”?政俯防止犯罪的法令越多,人们犯罪的数量也越多;政俯打击犯法的措施越多,人们犯法的手段也越高明。董仲舒认为,这是因为社会风气已经从根子上坏了,即所谓“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当风气已彻底败坏、当人心已极度糜烂,这个社会只能象“朽木粪墙”一样,愈治而愈乱。如果不从改变风气着手,盲目相信严刑峻法,那就和秦朝统治者一样,在不自觉中沦落为“废德任刑”的法家式治理,乃是缘木求鱼、适得其反。因此,董氏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以“正人心”作为最重要的突破口,并从最上层做起,层层向下,波及整个社会。他说:

为人君者,正心以正进行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贤良对策一》)

那么如何才能“正人心”呢?董氏提出了四条,下面我结合儒家思想略加分析:

一是义利。儒家认为国家引导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在于辨明义利,不能把“利”字放在首要位置。“国不利为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大学》)这当然不是指不需要发展经济,而是指必须在指导方针上摆正义利关系,并以“义”来指导所有的利益活动,“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按董仲舒的说法,民之好利,如“水之就下”,生而俱来,防而不止;如果官府不能正确引导,而是以利益成就作为衡量人的主要标准或促发展的主要动力,就会在一夜之间形成全民逐利的狂潮,彻底毁掉社会道德的根基。董氏云:“尔好义,则民向仁而俗善;尔好利,则民好邪而俗败!”(《贤良对策三》)

二是均寡。儒家认为财富分配公平与否,是决定人心朝向、社会风气好坏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均”就指财富分配公平、合理。这是因为财富分配不公,多半是由于拥有特权的人与民争利,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百姓“穷极愁苦”,不再乐生。他们到了连死也不怕的地步,“安能避罪”?(《贤良对策三》)

三是贤能。移风易俗另一最有效的办法是任贤举能。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社会里,上下之间的风化效应十分明显,“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如果在上位的人品正直、心术端正,自然会对下面的人产生感染力。如果在上位的人人品不端、心术不正,必然会“上梁不正下梁歪”。“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董仲舒一再主张为人君者“遍得天下之贤人”,原因也在于此(《贤良对策二》)。

四是养士。人才不仅要靠发现,还要靠有意识的培养。把培养过程制度化,就是董仲舒所谓“兴太学、置明师”。这样做最大的意义之一,是让一批人才通过修习“六艺”树立坚定的信仰,培养健全的人格,掌握治国的本领。孔子曾把这样的人才总结为“温柔敦厚”、“疏通知远”、“广博易良”、“恭俭庄敬”、“洁静精微”、“属辞比事”六个方面(《礼记·经解》)。曾子则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概括人才成长的修炼过程(《大学》)。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因为其他各家各派,或尚诈术,或倡专制,或讲出世,或反孝悌,均不能胜此重任。(方朝晖)

下页:儒家思想导致了中华文化的封闭性吗?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