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孔子——乐天知命的通者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孔子一生不得志。早年奔波于列国,尝尽辛苦,晚年退而修书讲学。虽然孔子不得志,所历艰难,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说: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这句话是对颜回的肯定,实际上也是孔子自己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正所谓“夫子自道”。孔子还说: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论语·述而》)这种淡泊明志、宁静自得的精神支持了孔子,使他能在各种厄难中站住脚,努力追求着自己的人生境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正因为对事情看得比较开,所以当在陈、蔡被围时,子路已经不耐烦了,而孔子却可以“讲诵弦歌不绝”。

在一次弟子们的言志中,曾皙说: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后,喟然叹曰: “吾与点(曾皙)也!”(《论语·先进》)这种诗化生活触动了孔子的心弦,并深深为之向往,但又被诸事阻绊,因此才有“喟然”一叹。

孔子有时也开开玩笑,露出了幽默、可爱的一面。一次孔子到了他的学生子游主管的武城,听到了弦歌之声。夫子莞尔一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 治理小小的武城还用得着行礼乐教化吗?)子游对曰: “昔者言偃(子游)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子曰: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从这种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性格中很本色的一面,特别是“莞尔”一词,让人想见孔子和子游开玩笑的情态。

孔子对现实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的主张可能得不到时人的认同,在积极用世的同时,也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这样实际的思想出现。所以说,孔子抱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做事,但也顾及到了实际情况,他不是不知变通的人,否则他晚年也不会回到鲁国去修书教学了。孔子的这一思想,可以说影响了以后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孔子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态度是达观的。“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 ‘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面对郑人的揶揄,孔子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还非常高兴,因为“丧家之狗”正道出了孔子奔波列国的辛酸,孔子可以借此以解嘲,也表明孔子不怨天尤人的达观态度。因此,孔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武锋)

下页:圣智-圣人之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