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教哲学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孔子养生思想:仁者寿 科学的证明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孔子的养生思想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主要源泉。尤其是,他的“仁者寿”的概念作为儒家养生学的基石,不仅是历代养生家的炼养旨要,而且也可成为今天养生保健的行为指导。

“仁者”究竟能不能长寿?或者说“仁者寿”是否能够成立?这归根到底是一个医学问题,需要医学来论证。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概述了四种养生家,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其中说道: “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行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对于这里所谓的“圣人”和“贤人”,唐代著名医学文献学家王冰注曰: “圣人志深于道,故适于嗜欲,心全广爱,故不有恚嗔,是以常德不离,殁身不殆。”“次圣人者谓之贤人。然自强不息,精了百端,不虑而通,发谋必当,志同于天地,心烛于洞幽,故云: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也。”在《黄帝内经》看来,“圣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能够洞悉天地自然之道,能明了为人处事之理,因而能调节好自己的欲望;又由于有仁爱之心,而不会生怨恨;生活于世俗之中而无忧无虑,安适而愉快。“贤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能够按照自然规律为人处事,恰如其分。这里的“圣人”和“贤人”大体相当于儒家的“仁者”;所以《黄帝内经》的这两段论述可以看作是对孔子“仁者寿”的一个证明。

现代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的主要内因之一是“七情”,这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绪变化过大,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防止这些情况发生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自身的道德修养。现代中医养生学直接把立志养德看作是精神养生中的调神养生法之一(参见王玉川: 《中医养生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第51~55页),认为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充满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一环;并且还认为,道德高尚、光明磊落、豁达大度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能够达到养生的效果。

此外,现代生理学和生物信息反馈疗法研究也证明,坚定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有益于健康长寿。这一切都是对孔子的“仁者寿”养生思想的印证。(乐爱国)

下页:孔孟之道的恒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