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文化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西方人眼中的孔子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在整个西方,孔子也备受推崇。这些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传教,但是到了中国以后,他们为儒家思想所吸引,花费了大量心血向西方世界翻译介绍儒家思想。

耶稣比孔子晚5世纪当罗马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他们震惊了,因为耶稣也曾说过: 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

但是,耶稣比孔子要晚整整5个世纪!正因为如此,西方人对孔子更是尊敬有加。这两句名言在西方也都被称为“黄金律”。虽然孔子不是宗教创始人,但国外却常把孔子与耶稣、穆罕默德以及释迦牟尼相提并论。西方不少儒学学者也往往从基督教文化的角度研究孔子。他们认同或欣赏儒家价值,致力于儒学及其现代意义的研究,但他们都信仰基督教,有的当过基督教传教士,有的是身居要位的神学家,有的还是宗教界有着广泛影响和特殊地位的学者。

现在不少西方学者和经济学家,在研究孔子的“中庸之道”如何应用到现代管理中。有人认为,从复杂变化的情势中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中庸”。日本人竹添光鸿把中庸解释为“合情、合理、合法”,即“中道管理”,也就是“合理化管理”。有人用M理论来代表中国人的管理之道。M是“人”(man)“中庸”(medium)与“管理”(management)的字首。从字形看来,它左右均衡,切合“中”的特性。英文26个字母中,M也正好居中,也正合“中庸之道”。

波士顿大学的南乐山(RobertC.Neville)教授认为,儒学为了能够成为一门“世界哲学”,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性的挑战。儒家必须表现出与现代科学的亲和性,才可能使儒家在科学先进发达的西方找到立足之地。

下页:孔子养生思想:仁者寿概念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