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儒家文化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平天下——和谐的最高理想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平天下是儒家修齐平治的治国方略的最后环节,也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最高理想,这就是要实现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即建立所谓的“大同社会”。

关于如何平治天下,《中庸》提出了九条基本原则: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 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 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中庸》)

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九条基本要求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细化。首先是修身,然后“尊贤”、“亲亲”是齐家之道、“敬大臣”、“体群臣也”、“子庶民”是治国之道,“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是平天下。同样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同样都互为条件因果关系。这也是儒家修齐治平的治国方略的延续和扩展。在修身、齐家、治国之后,儒家所要建立的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中的《礼运》篇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一幅理想化了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社会图景,也是儒家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大同世界描绘的社会是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在这里,“天下为公”,人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有每人的一份,衣食有着,地位平等,真正实现了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家庭内部的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是普天之下的最大和谐,是和谐理念的最高境界。

在儒家政治思想中,平天下是以实现大同社会作为理想的目标,它以普天之下个人的自身和谐为基础,通过家庭(群体)和谐、社会和谐,达到天下和谐。天下和谐一家,是一切和谐的最高目标,是最大的和谐。大同理想的实现,不是一国一家所能做到的,就如果共产主义的实现必须是全球同时同步实现。大同社会的建立,同样需要全球所有国家的努力。“中国传统文化讲平天下,是以天人合一为哲理,追求人类美好的社会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是全人类的和谐。实现了世界大同,也就达到了至公无私,从而实现了全人类的和谐。”

儒家具有修齐治平追求和谐的历史传统,和谐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精神,中国历史上一直坚持儒家“和为贵”的理念,信奉“和而不同”,对内安邦定国,对外协和万邦,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维护了中国历史的长期和谐统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追求大一统的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和总趋势。儒家追求和谐、崇尚和合的精神是维持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内在根基。

时至今日,儒家的和谐思想不仅有助于建设和谐中国,也有助于建设和谐世界。“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追求和谐不仅仅只是儒家文明的精髓,更应成为现代文明社会所追求的主要价值目标。儒家自古以来“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和谐天下的精神,不但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树的树干,而且完全可以成为世界性的精神资源。儒家的和谐思想,可以提供解决国际冲突、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共同发展的理论思想,可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和”可以使不同的方面甚至对立的双方相互沟通,化解冲突,回避对抗,和而不同,以求得共生共赢,达到新生的和谐世界境界。正如温家宝縂锂于200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所说: “中华民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酷爱和平。‘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问题,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邻邦,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只要各个民族、各种宗教、各种思想、各种文化都能遵循儒家和而不同的原则,求同存异,世界将会变成一个多样多元的世界、一个和谐的世界。

下页:君子礼贤下士,必将大有可为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