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民生问题是重视的,但语焉不详。孟子则把仁学落实到政治的措施上,要社会统治者和管理者在解决民生基本问题上体现仁民爱物的思想感情,中国近代的民生主义即发源于此。
首先,要“制民之产”,使百姓丰衣足食。孟子说:“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这就是“耕者有其田”的思想。仁政最核心的内容便是解决好民众的吃穿问题,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有起码的保障。
其次,“省刑罚薄税收”,这一条是上一条的延续和补充。孟子提出:“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人民的负担要有一个限度,过此即有灾难,所以要省刑罚,必须薄税敛。
第三,救济社会上孤苦无援者。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第四,加强教育,德化民俗。孟子认为:“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故要在富民的同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使民去恶从善,形成礼义之风。这样,社会才有秩序,人民才会有真正的安宁寿福。于是孟子提出五伦之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提出一条重要原理:“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一定要使民众有稳定的产业,在当时主要是拥有稳定的土地,民众才会有稳定的思想情绪,易于为善难于为恶,社会也才能获得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