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儒家仁道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仁义礼智思想的社会历史渊源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我们知道,过去讲中国文化,主要讲孔、孟、老、庄。孔、孟思想是儒家思想,老、庄思想是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思想又叫孔孟之道,是中国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称为亚圣。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的思想,孟子系统论证并完善了它。

为什么孔子要提出仁义礼智的思想?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当时西周的政治权威已经丧失,天下动荡,诸侯互相攻打,战争不断,而且一些诸侯国仗着自身强大,“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想篡夺王位,问鼎中原。在孔子看来这违背了礼的秩序。礼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乐是礼的一种表现形式,礼崩乐坏,所以天下无道。孔子讲过一个例子。当初有专门的表演队伍为各级官员表演。就规格而言,天子是“八佾舞于庭”,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即八列六十四个人给天子跳舞,这是最高规格,只有天子可以享受。诸侯则是“六佾舞于庭”,而大夫只能“四佾舞于庭”。但作为大夫的季孙氏就搞了一个“八佾舞于庭”,自己享受天子的规格。孔子认为这是不可以的,他说了一句话,“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破坏规矩,犯上作乱的都可以忍,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礼乐征伐应该“自天子出”,由天子来决定怎么制定礼乐,是否去进攻别的国家,结果现在变成了“自诸侯出”,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所以他认为是“天下无道,礼崩乐坏”。

孟子所处时期是战国中期,天下更加动荡,战争更加频繁,百姓更加苦难。在这个时候,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继续讲仁、讲义、讲礼。孟子还从人道主义和性善论出发,提出了“春秋无义战”的命题,认为春秋时期所有的战争都是不正义的,因为给人民造成了伤害,影响经济的发展,导致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孟子认为战争带来深重的灾难,诸侯之间互相攻打,连年征战,结果是“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为了争夺城市,杀掉的人堆满城墙;“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为了争夺一块地盘,结果杀得尸横遍野,非常残酷。面对残酷的现实,孔子、孟子都提出要讲仁义礼智,这是仁义礼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的思想,但他主要论述的是仁、礼的思想,他往往将仁和礼连起来谈,可以说仁礼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作用。当然孔子在仁礼之外还讲了智,也讲过仁智勇三种人格,但是孔子没有把仁义礼智连起来说。孟子把仁义礼智连接起来并用,而且做了系统阐述。所以我们认为,仁义礼智作为儒家传统这样一种自觉的道德理念,作为儒家传统的“四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到了孟子之后才真正地完善,才得以确立和系统论证。(李宗桂)

下页:儒家理念:富民是治国安邦的前提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