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治世宝典·群书治要360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肆为政 十四 征伐
类别:儒学中修 作者:

○夫文,止戈为武。(文,字也。)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戢,藏也。櫜,韬也。诗美武王能灭暴乱而息兵也。)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此武七德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著之篇章,使子孙不忘也。)(卷五 春秋左氏传中)

白话:从文字构造看,止戈二字合起来就是“武”字。周武王战胜商纣以后,周人《周颂》说:“把干戈收藏起来,把弓矢装进袋子里。”所谓武,是用来禁止暴乱、止息战争、保持太平、建立功业、安定百姓、和睦万邦、丰富资财的,所以要使子孙后代不要忘记这些内容。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未战而敌自屈服也。)(卷三十三 孙子兵法)

白话:因此,百战百胜,称不上是最高明的;不交战而使敌兵降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悦喜。故近者亲其善,远者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极。(卷三十八 孙卿子)

白话:仁人之兵,所驻扎的地方,能得到安定和平;所经行的地方,人们无不从化。就像应时的雨水降临,无不欢欣喜悦。所以近者敬爱他们的美善,远方仰慕他们的道德,不必交战就能胜利,远近都来归服。道德昌盛如此,就会恩泽广施四方极远之地。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卷十八 汉书六)

白话: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天下即使和平,忘战必然危殆。

○圣王之用兵也,非好乐也,将以诛暴讨乱。夫以义而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荧火,临不测而挤欲坠,其克之必也。(卷四十 三略)

白话:圣明的君主用兵,不是自己喜好用兵,而是用以诛灭凶暴、讨伐叛乱。以正义来讨伐不义,就像决开江河去浇灭如萤虫之火,就像在深渊的边远去推挤将要坠落之物,其胜利是必然的。

○“军旅之后,必有凶年”,言民以其愁苦之气,伤阴阳之和也。出兵虽胜,犹有后患,恐灾害之变,因此以生。(卷十九 汉书七)

白话:“大的军事行动之后,必定会有灾荒之年”,说的就是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愁苦之气,会伤害天地阴阳的和谐。出兵即使取胜,仍然会有战后的忧患,恐怕灾害异变,会因此而发生。

下页:肆为政 十五 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