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千古奇书·群书治要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救患不如使患不生
类别:儒学中修 作者:

夫积爱成福,积憎成祸,人皆知救患,莫知使患无生。夫使患无生易,施于救患难。今人不务使患无生,而务施救于患,虽神人不能为谋。患祸之所由来,万万无方。

这段话出自《文子·微明》,系老子所言。

“万万”,比喻多。“无方”,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万万无方”,即无法防备。这段文字的意思是:积累爱成为福,积累恨形成祸,人们都知道救患,却不知道使患不生的方法。使患不产生容易,救患却是困难的。现在的人不专心于使患不产生,而是专心于救患,即使是神人也不能为之谋划。患祸所以产生的途径,一点也没有迹象可寻,无法防备。

这段文字,一言以蔽之,就是凡事都应当“防患于未然”。与其当祸患发生乃至严重时,忙着补救,狼狈不堪;不如做好预防工作,在祸患的苗头露出之前,就将问题解决,决不使矛盾逐渐升级,乃至无法解决。

古人有一个成语叫做“曲突徙薪”,说的就是不听未雨绸缪的建议而导致惊慌失措的后果。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曲突徙薪,才能防患未然。

当然,防患未然,有时防不胜防,患生了,是不是就坐以待毙呢?这也是愚昧的想法。中国传统医学思想推崇“治未病”,其实就是重视养身,治病不如养身,不如不生病或者尽量少生病。但有病如果不治,那也是愚昧的,古代有个成语叫做讳疾忌医,就是说这种愚人的。有一天,神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病来如山倒,蔡桓公不信中正的行家,自取灭亡,实在是愚昧害了他。

当政者的最高境界也应当是“治未病”,百姓的事情,哪怕再小,也都应当重视,并努力妥善地解决。否则,一旦酿成“大事”,悔之莫及。周恩来曾经告诫外交工作者说:“外交无小事。”同理,在当政者心中,也应当是“百姓无小事!”

下页:君贤臣刻 赵氏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