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论语点睛补注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卫灵公第十五
类别:四书蕅益解 作者:蕅益大师 ( 字号:   )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只消愠见。便是滥。若知乐在其中。那见有穷可愠。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卓吾云。腐儒谓然非与处。不如曾子之唯。可发一笑。方外史曰。俗儒妄谓曾子传得孔子之道。则子贡亦传得孔子之道矣。孔子何以再叹今也则亡。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痛下一针。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从来圣贤。只有为人为学为德而已。断断无有为治者。若一有为治之心。则天下益乱矣。恭己二字。即是修己以敬。又即为人为学为德之实工夫。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信而曰忠。敬而曰笃。对治子张病根也。参前倚衡。但尽其忠信笃敬耳。非以此求行也。惟不求行。夫然后行。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春兰秋菊。各擅其美。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四悉檀。

【补注】不失人亦不失言。则四悉檀具矣。悉。遍也。檀。施也。四悉檀者。一世界悉檀。是兴趣义。所以起信。二为人悉檀。是训导义。所以开解导行。三对治悉檀。是警策义。所以止恶生善。四第一义悉檀。是解脱义。所以显性证真。佛说一切法。不离四悉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如此。方名志士仁人。今之志士仁人。宜以此自勘。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贤之与仁。皆吾利器也。奈何钝置之耶。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王阳明曰。颜子具体圣人。其于为邦的大本大原。都已完备。夫子平日知之已深。到此都不必言。只就制度文为上说。此等处。亦不可忽略。非要是如此。方尽善。又不可因自己本领是当了。便于防范上疏阔。须是要放郑声。远佞人。盖颜子是克己。向里德上用心的人。孔子恐其外面末节。或有疏略。故就他不足处。帮补说。若在他人须告以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达道九经。及诚身。许多工夫。方始做得。此方是万世常行之道。不然。只去行了夏时。乘了殷辂。服了周冕。作了韶舞。天下岂便治得。

【补注】绮语即郑声。妄言即佞人。千数百年来。靡丽之骈体。淫荡之诗赋。谤佛非圣之文辞。皆郑声佞人教淫教殆之尤者也。国以为教。家以为学。而不知其非。天下大乱之所由来也。放之远之。删之毁之。而后天下可为也。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未超三界外。总在五行中。断尽二障。虑斯远矣。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正是不肯绝望。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诛心在一知字。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厚责人者。只是不能自厚耳。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毕竟将如之何。

【补注】知因果。信轮回。善有所劝。恶有所惩。小人有所忌惮。然后可以教之为善。周安士先生曰。人人信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也。虽圣人并起。无如之何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小慧与义正相反。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行之。行此义也。出之。出此义也。成之。成此义也。卓吾曰。不是以义为质。以礼行之。以孙出之。以信成之。方外史曰。须向君子二字上著眼。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称字。去声。没世而实德不称。君子之名。真可疾矣。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识得自己。自然求己。小人只是不知自己耳。哀哉。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矜。则易争。群。则易党。故以不争不党为诫勉。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至明至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行于天下。可行于万世。真是一以贯之。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人自谓在三代后。孔子视之。皆同于三代时。所以如来成正觉时。悉见一切众生成正觉。

【补注】试犹省也。如日省月试之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不敢绝望。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二皆自乱自己耳。卓吾云。一失之浮。一失之躁。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上句。为豪杰伸屈。下句。为乡愿照胆。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可见道。只是人之所具。天地万物。又只是道之所具。谁谓天地生人耶。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为三种忏法作前茅。

【补注】千年暗室。一炬能消。忏悔犹炬也。无炬则永暗矣。忏法三种。一作法忏。向佛前披陈身口意罪。誓不复作。二取相忏。于定心中。运忏悔想。如佛来摩顶。以感瑞相。期消烦恼。三无生忏。正心端坐。而观无生之理。如法华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思。本非两事。言此。以救偏思之失耳。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卓吾云。作训词看。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知及。仁守。是明明德。庄以莅之。是亲民。动之以礼。是止至善。不能庄莅动礼。便是仁守不全。不能仁守。便是知之未及。思之思之。如来得三不护。方可名动之以礼。故曰修己以敬。尧舜其犹病诸。

【补注】如来身口意三业。纯净离过。不须防护。名为三不护。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不可小知。不可以思议测度之也。可大受。如大海能受龙王之雨。能受众流之归也。小人反是。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既曰未见蹈仁而死。又曰有杀身以成仁。方信杀身不是死。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卓吾云。只为学者。惟有当仁一事让师。故云。

【补注】此当与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章合看。便知不当贡高。亦不当退屈。华严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故贡高与退屈二者皆非也。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谅。即硁硁小人。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敬其事敬字。从敬止发来。既敬其事。必后其食矣。

子曰。有教无类。

佛菩萨之心也。若使有类。便无教矣。

【补注】列子冲虚经言。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于人民。故先会鬼神魑魅。次达八方人民。末聚禽兽虫蛾。言血气之类。心智不殊远也。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列子所谓太古神圣者。非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之大觉世尊乎。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仁与不仁而已矣。

子曰。辞。达而已矣。

从古有几个真正达的。

卓吾云。五字。便是谈文秘密藏。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子张看得道字奇特。孔子注得道字平常。

下页:季氏第十六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