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提倡儒学的有两个民间系统,一个是把孔子的思想作为一个宗教实践来推广的香港孔教学院,是康有为的弟子陈焕章于1930年创办的。香港孔教学院举办了多次学术会议,对在海外推动儒学研究具有先驱的作用。另一个系统是一些研究儒家文化的学者。一批新中国成立后迁居到香港台湾的学者,如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人在1958年发表了《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他们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精神价值,指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可以转化及吸收科学、民主等现代西方文化价值。他们又透过新亚研究所来培养学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杜维明开始努力倡导他们的哲学理论,奔走于美国及中国香港、台湾之间,后来又受到新加坡、中国内地各界的关注。杜维明所提倡的儒家文化强调“内圣”之学,即所谓内在超越。上述两个系统强调的都是儒家文化的宗教性。
台湾在1960年成立了中华民国孔孟学会。该学会定期出版《孔孟学报》、《孔孟月刊》。编辑《孔孟月刊》的工作是由各大学中文系轮流主编。在台湾大学的哲学系、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里也开设儒学课程。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创办的鹅湖学社亦为后来两岸三地推动新儒学的研究做了很多的努力。
中国大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经学、哲学、宗教角度来研究儒家文化的学者逐渐增多。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和杨树达的《论语疏证》分别在1980年和1983年出版。研究儒学较为著名的有李泽厚、匡亚明、张岱年、任继愈等。
同时,中国政俯在复兴儒家文化方面亦慢慢开始提供资助。中国孔子基金会于1984年9月在谷牧指导下经中央批准在山东曲阜市成立。在谷牧的推动下,文化部又在1994年筹办纪念孔子诞生2545周年纪念会的同时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大会”。1996年9月中国国囧院批准在曲阜成立孔子研究院,十余年来编撰出版了21卷1200 万字的《20世纪儒学研究大系》,60余卷1200万字的《中华伦理范畴丛书》前十卷和《大哉孔子》、《中国儒学入门》等图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陆对儒家文化的研究可以说是非常兴盛的。凭借全球化时代的信息和网络的便利,分散在两岸三地的学者、机构得以联合力量,交流经验,造成“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未有的巨大的儒学复兴运动。可是这个运动的根本动力并不是政治力量的介入,政治力量只是提供更多的资源。儒家文化复兴的根源是来自海内外华人对于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认同,而他们认同的理由是因为孔子思想自身含有深邃的智慧和强大的适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