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历史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孟子游说诸侯遭冷遇 诸侯称他迂远不实际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孟子是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汉人赵岐说他是春秋时期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曾带领学生先后游说齐、宋、鲁、滕、梁等国,虽一度做过齐国的客卿,但他的主张与诸侯的想法格格不入,最终不为统治者所用。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 “孟子,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孟子用仁政理念去游说忙于攻伐兼并的诸侯,显然不合时宜。司马迁举了一个例子: 梁惠王与孟子商量准备攻打赵国,而孟子却故意给梁惠王讲了一个当年太王为躲避夷狄而主动离开邠地南迁到岐山之下的故事。司马迁说,这样游说诸侯好比“持方枘欲内圜凿(拿着一个方榫往圆槽插)”,怎么会插得进去?难怪孟轲“困于齐梁”了。

因游说诸侯不成功,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死后,其地位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高。在汉代,《论语》是经书,《孟子》是子书,其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其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列《孟子》于子部,与经地位悬殊。

历史上第一个抬高孟子地位的是唐代文豪韩愈。韩愈在《原道》中提出道统说,他认为“道”就是仁义道德等“先王之教”,他说: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认为孟子是道统传承的最后一人。韩愈还说: “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从此拉开了尊孟的序幕。(钟葵)

下页:董仲舒 白虎通义为代表的两汉宗教化的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