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家风家训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家教最有效的手段是家训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中国古代重视家庭教育,家庭在把自己的子女送入社会之前,要把道德准则、社会规范、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角色所需要的知识经验等,传授给自己的子女。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重孝道、重亲情的国家,其治理、安定主要依靠家族、家庭的维系力量作为基础。家族是一个“大家庭”,它不仅有族规、族法、族田、族产、还有族训,家训、族学、家学等等。

中国古代人们多把“名垂青史”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因此光宗耀祖是一种普遍的价值取向。教育出一个好子弟,不仅家庭可以“与山俱高,与水俱长”,长久地存在下去,并享有盛誉,国家也会因此兴盛。如果把子女培养成贤人君子,就可以彰显祖功宗德。

正是因为中国古代重视家庭教育,也正因为古人认为个人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是家族与长辈的人生价值实现,所以家族家庭教育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青少年儿童不仅要接受来自父母亲的教育,还要接受来自大家庭中的祖辈和父辈的教育,其言行举止无一不受到大家族成员的关注和引导。

家训的形式有很多种,如训诫、遗言遗训、书信、诗歌格言警句、著作等等。如诸葛亮的《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把修身、养德、明志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宁静、俭约、淡泊才能有君了之行。也就是说,首先要在个人的内心世界营造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不为外部世界的物欲而迷惑,这样才能达到“淡泊以明志,宁静的致远。”这样的训诫的力量是十分深刻的。又如《曾文正公家书》约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最多的。家书写得辞意恳切、语言简炼明畅,苦口婆心娓娓道来,肺腑之言跃然纸上,令人感奋。由于曾国藩的子弟有不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人们都认为他“教子有方”,《曾文正公家书》也就格外受到推崇。

家训往往是由家庭中的长辈或有名望、有社会地位的子弟所撰写,作为为人处事的准则传授给家庭的子弟,教育家庭的子弟;也有的是由子弟追记长者之言、垂范后世的。家训大多是撰写者本人或家中长者人生经验和感悟,他们“语语折衷于圣贤,而日用伦行不出其范围”,在鼓励子弟上进和“折衷于圣贤上”表现出共同的价值取向。它们不仅包括日用道德准则、家庭伦理和价值观念、行为处事的规范和戒条,还包括生活的情趣、职业的选择、读书学习的技巧以及各种社会角色的预期等等。为了使子弟能成为一个好人,于是他们把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知识传授给子弟,要他们读书耕田、布衣蔬食、以清贫勤苦立家业。为了子弟读书进仕,增长见识,修养心性,于是他们教给子弟读书、修身养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为了子弟立身处事,保住家业,他们告诫子弟选择好一门职业,掌握好一种技艺,并把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他们。由于家训作者们的丰富人生经验、较高的文化学术修养,以及他们对子弟的殷殷期望,使他们与自己的子弟之间,既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家长与子弟亲情相向的关系。因此,他们在教育子弟时,既注重知识教育,也注重道德教育、人生教育,这三种形式的教育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中国古代家训教育的一大特色。

家训、家教的目的,是为了子孙“敦伦立品、修身树德、绍继家风、培育人才。”在子孙入世之前,完成其人格教育,教其如何修德、守分、进学、处世、立业等等。从一篇篇家训中,可以看到先贤先祖的苦心,真是为子孙作百代计。

当代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曾说:“家风不可中断。一个家庭应该有他的家风,如果家风断了,那么这个大家族也衰落了。”汤用彤的曾祖父就培养了三位进士,其中包括汤用彤的父亲汤霖。汤家家教极严,家训中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等语。汤用彤先生学贯中外,能同时开中国、西方、印度哲学思想方面的课程,可谓古今无俩!汤一介先生继承前两代人及北大前辈们而发扬光大。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古代的家训家教,重读古人经典家训,重立今人家教观念,培植家风、修身齐家、故曰:家和万事兴、子孝人伦正。家风看世风,此淳彼亦淳。这也是当代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应关注的。因为子弟个性、人格的形成,家训家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从某种单座上说,家训家教也是我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

下页:几则家诫警言传世流芳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