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国学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中医与儒道文化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张智敏 ( 字号:   )

儒、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如耸立的双峰统领群山,共同构筑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然而,中医这个传统文化的特殊成分,无论在朝在野都盛行不衰。

儒家谈天命,倡“生死有命”。史载宋英宗年间,邵雍与客散步天津桥上,闻杜鹃啼,邵惨然不乐。客问其故,答曰: “洛阳旧无杜鹃,今始有之,是皇上将用南人为相之征兆,更多起用南人,专务变法,天下自此多事也。”客不解,邵曰: “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气至矣,禽鸟飞类,得气之先者也。《春秋》书‘六鹢退飞’、‘鸲鹆来巢’,气使之也。”他们认为自然规律决定社会人事,“违天之命者,天得而刑之;顺天之命者,天得而赏之。”

道家讲天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认为天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者。修道的目的在得“至真之道”,即达到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以至无生无死,亘古长存。传说轩辕时的广成子,居住在崆峒山的石室之中,黄帝曾向他请教“至道之要”,广成子先是不予回答,过了三个月,黄帝再来问“治身之道”,广成子告诉他说: “至道之精,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心净心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与日月齐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焉。”提出“守一”、“处和”的修道原则。其用此法修身,至一千二百岁,容颜未尝衰老。后授黄帝《自然经》一卷。“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教终极目标是身与自然化合为一。

中医学在天人关系上,融合了儒、道,不仅认为人体本身是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和社会也是个有机整体(“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首先,中医认为人的生理与自然是贯通的。《黄帝内经》里认为心是君主,统率一切心身现象。心以下由肺、肝、胆、膻中、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膀胱组成,他们分别为相傅、将军、中正、臣使、仓廪、传导、受盛、作强、决渎、州都等官员。

其次,疾病与人的社会角色相关联。中医认为由于个人所处环境不同,政治经济地位不同,身心机能和体质特点就会出现差异,进而导致病因病性上的差异。《医宗必读》云: “大抵富贵之人多劳心,贫贱之人多劳力;富贵者膏粱自奉,贫贱者藜藿苟充;富贵者曲房广厦,贫贱者陋巷茅茨;劳心则中虚而筋柔骨脆,劳力则中实而骨劲筋强;膏粱自奉者脏腑恒娇,藜藿苟充者脏腑恒固;曲房广厦者玄府疏而六淫易客,茅茨陋巷者腠理密而外邪难干。”

第三,在养生防病中顺应自然规律,在治法上遵循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素问》告诫曰: “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最后,中医学在生命健康、疾病的问题上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而且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种影响,故而对医家提出了极高要求: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

道学养生 中医养生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