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国学思想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为什么要让国学教育回归校园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即便在国学经典只有只言片语的机会出现在中小学课本中的漫长岁月里,呼吁国学教育回归校园的声音也从未断绝。

于是我们总能看到各地类似于海口“现代私塾”式的报道,总能看到试图在另一种尊孔诵经的教育模式里寻找心灵家园的求学选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2007年开始推行的“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重要推手,是国家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央文明办。这一活动推行三年后,2010年,国家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此举也意味着国学教育将堂堂正正地回归校园。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时,曾经透露推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王登峰认为,许多60岁以下的中国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再加上西方文化大规模的涌入,就使得在现在中国社会里面,反而是西方文化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的一个文化现象引发国人更深层思考: 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王立群、于丹等几位明星学者,无论是讲《论语》、《孟子》还是讲《史记》、《庄子》,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出书,都火得一塌糊涂。这至少说明,只要教授得当、形式活泼,中国老百姓是需要国学、热爱国学的。

王登峰说,诵读中华经典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弘扬文化的过程。从整个国家和民族层面来看,亲近经典、承续传统,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另外,诵读经典不仅仅利国,也利己。读经典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人的价值理念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张新彦则认为,目前中国学生被网上阅读占据了过多的时间,这些来自全球的信息良莠不齐,在课业负担本就沉重的情况下,如果任由网络信息占据学生阅读时间,很多孩子将丧失与历代大师对话的机会,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就是要给孩子这个机会。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信息如何爆炸,不管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如何便捷,苹果手机如何进入学生书包,决定人之为人的基本界限没有变,一批古代先贤用文字清晰概括的思想精髓,不会因时间改变而改变。许多当代人在反思时,也往往会发现,国学教育对改变当下道德缺失、社会失信、孝道式微极有好处。古人的某些总结,精辟之极。”张新彦说。

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学校,从民间到官方,这多股力量的交汇,使得国学教育系统回归校园,成为必然。

下页:儿童读经,益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