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儒学著作导读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保合太和是《易传》提出的最高价值理想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 字号:   )

其《彖传》开篇就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是对乾卦卦辞所作的解释。根据朱伯崑先生的研究,这种解释包括两套语言:一是讲筮法,即解乾卦之象和卦辞;一是表达作者的世界观。其筮法语言,这里暂且不论。就其哲学意义说,意谓:伟大呀,乾元,使万物赖之以创始化生,并且统贯于天道变化的整个过程。这是对“元”的解释。下文“云行雨施,品物流行”,是说,如同云行雨降,滋育万物,流动而成形,故其德为“亨通”。“大明”指日,“六位”,一说谓上下四方。是说,如同太阳有出有入,六位由此而成,并且因时而乘六龙驾御于天空。这也是对乾卦“元亨”之德的进一步解释。下文“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则是对“利贞”的解释。“乾道”即天道,指天时气候变化的法则。“保合”即保全。“大和”即太和,指最高的和谐状态。意思是说,天道的变化使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万物因而具有各自的禀赋,成就各自的品性;能够保全天时节气的变化极其和谐,风调雨顺,则万物皆受其利而归于正,这也就是乾卦所谓的“利贞”。如果具备以上所说的“元亨利贞”四种德行,就可以促使万物繁庶,政通人和,天下太平,所以说“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可以看出,这是以“保合太和”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理想。这与《中庸》所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是一致的。

《易传》所提出的“保合太和”的价值理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就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说,《易传》提出了“与天地合德”说。《文言传》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意思是说,圣人掌握了《周易》的法则,其德行就可以与天地、日月、四时的变化相一致。先于天时而行动,对自然加以引导开发,自然的变化也加以顺从;于天时变化既已发生之后而行动,又注意适应。这就是“与天地合其德”,即与自然相协调。其所谓“顺天休命”,“应天时行”,亦是此意。就人与人的和谐说,《易传》又提出了“天下和平”说。咸卦《彖传》云:“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象传》则讲“君子以容民畜众”(师卦),“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比卦);又云:“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交相爱也”(家人卦)。《系辞传》又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如能做到同心同德,家人和谐,“正家而天下定矣”。就人自身的和谐而言,《易传》则提出了“崇德利用”思想。《系辞传》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知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义”即义理,指事物的规律。“神”指微妙的变化,如《说卦传》所说“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即是说,精研事物的规律,以至于深刻理解其神妙的变化,是为了实用;便利器用,身有所安,也即改善物质生活,是为了提高道德境界。除此之外,皆不必追求。而穷尽事物变化的道理,就是最高的德行。照此所说,是认为,改善物质生活与提高精神境界,是人类生活中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两个基本方面,不能有所偏废。所以又说:“夫《易》,圣人之所以崇德广业也。”(《系辞传》)崇德广业,身心和谐,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正如豫卦《彖传》所说:“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朱子《周易本义》注曰:“雷出地奋,和之至也。”照朱熹所说,雷出地奋,作乐崇德,天人协恰,就是最佳的和谐状态。

然而,要达到此种最高的和谐状态,《易传》所强调的是“保合”。就人效法天道的层面而言,这里似乎隐含着一种观念,即通过人为的主观努力,加以保全,不断地进行调控,使之得以长久保持,从而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和平”的“和之至”的局面。正如泰卦《象传》所说:“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裁成”即加以裁制完成。“辅相”即遵循固有的规律而加以辅助。“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物的变化加以辅助、节制或调整,以成就天地化育万物的功能,使自然与人类相互谐调,共同发展。屯卦《象传》说:“云雷,屯;君子以经纶。”“经纶”,即象治理乱丝一样,理出头绪,使之由混乱无序变为有条不紊。裁成、辅相、经纶也即“保合”,都是强调只有通过人为的努力,方可达到最高的和谐状态。

当然,《易传》所提出的“太和”价值理想,并不是建立在空想基础上的,也不是无原则的混同。相反,它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事物既存在和谐统一的一面,又存在对立斗争的一面,并且在现实生活中,矛盾、对立、斗争、冲突的一面往往更令人触目惊心。所以,《易传》将世间一切事物的根本规律,用“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命题加以概括;并强调“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即阴阳,认为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完全是由于其本身存在的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甚至,“阴疑(拟)于阳必战”(《文言传》),阴阳相争,两败俱伤。也就是说,当阴阳两种势力相互配置得当,协调相济,形成一种优化组合,就会出现和谐的局面,从而使事物得以亨通;相反,如果配置不当,阴阳失调,刚柔乖异,就会使和谐的局面受到破坏,以至于发生冲突,从而使事物阻塞不通而出现危机。因此,《易传》要求圣贤君子,既要处理好同中之异,“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睽卦《象传》),和而不同;又要妥善处理异中之同,此即《彖传》所说:“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总之,要以“保合太和”,使阴阳两种势力保持最佳的和谐状态成为其价值理想。

《易传》所提出的“太和”理想,受到历代易学家们的重视和阐扬。帛书《易传》认为阴阳各有其长,各有其失,不可“亢龙”太过,“恒动不中”,“久静不动”,而主张“柔而反于方”,“刚而能让”,“知毋过数而务柔和”。只有“天地相衡,气味相取,阴阳流井,刚柔成□”,方能达到“和之至”的状态(《衷》)。宋代张载以阴阳二气的气化过程处于高度和谐的最佳境地为“太和”,并以《太和》作为其《正蒙》的首篇之作;明末王夫之则以阴阳二气相互吸引,不相悖害,浑沦无间,融为一体为“太和”,此即所谓:“阴阳异撰,而其于太虚之中,合同而不相悖害,浑沦无间,和之至也。”(《张子正蒙注·太和》)强调“仇必和而解”(《正蒙》),“天地以和顺而为命,万物以和顺而为性”(《周易外传·说卦》),认为只有和顺,才能继善成性,和顺的作用是极其伟大的。这样,经过历代学者的阐发,“和谐”就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页:《易传》关于圣王价值的高度概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