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常礼举要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卯、聚餐
类别:儒家礼学 作者:李炳南 ( 字号:   )

所谓聚餐,不是你个人吃饭,是指作客而言,大家庭吃饭也可以叫做聚餐。平常吃饭就无所谓了,讲聚餐就表示这件事情比较郑重。“聚餐”这个大主义,是说咱们出去作客是聚餐,客人上我们家也是聚餐。要知聚餐的原则,所谓聚餐之意不在“餐”,大家听明白这句话了吧!而是在宾主之位也。懂得这两句,你若想要查“聚餐”是出自何处,好,四库全书都查了,还是没有这两句。那你就是呆板汉,书也不能讲了。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在中国,不论任何事情,一律都有规矩,聚餐是行礼,更不用说了。从前出身讲的很严格,现在不讲这个了。再说说从前的话,譬如从前家庭里头有念书的,本来可以下科场,但有几项的人不能下科场,即使你质地多么好也不能进科场,为什么呢?为着他三代不清。以前得有保人,什么保人呢?最低限度是廪生。先进了学是秀才,秀才以后是补廪,比秀才高一等,叫立保,它可以具结你三代的清白。要是去考功名,有人对你身世提出问题来,这个保人了不得啦,不但脸上无光,连功名也被勾掉了。

譬如从前有种职业叫剃头,剃头担子上头挂着一块布,席子还有擦布,那布是什么?这你不晓得,那布当初叫圣旨,剃头的就是“御料理”,得了皇上的圣旨给大家剃头,这么一套。这个职业,不论他是什么人,可是就不许进场考试,大家听明白。不许进场,因为那是最不好的职业。虽然剃头是最不好的职业,但是你们诸位不知道,我们上剃头舖子去,男人在那里,女人在那里,和尚在那里,道士在那里,干什么都有一定的,一错了就开除。挑着担子在这街上选地处摆,也有一定的规矩,错了,同行就来找麻烦。

这是说凡事要有次序,最小的事情也得讲次序。你上菜馆吃饭,你若说外行话,他做的菜虽然是一样,但是他跟内行是一个做法,对你又是一个做法。现在一切不讲次序,乱七八糟,所以社会乱成这个样子。你们诸位要学佛,学佛要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怎么讲?一心不乱,是有次序,还是没次序?乱七八糟怎么叫一心?这个人终日在家庭的一举一动处事都是乱七八糟,这人学佛会成功的很少,因为收不起心来,他怎么能成功呢?所以孔子才说:“博我以文,约之以礼”,在礼上走,渐渐走上了道。

这“聚餐”头一项是讲次序。这次序我可很难与大家讲,就以吃饭为例,咱中国是方桌,六个人一桌。依礼而言,正对门口是上座,佛与观世音菩萨供在这里。从前餐桌上座次的规矩都得学,凡是上学回家,老人都会教,为什么老人教呢?这家有四、五口人,吃饭是在同桌,谁坐在那里都有一定,在家里就练习惯了。老人一不在家,这个位子就得闲着,没人敢坐。在外做客时,主人让座,主人他让他的,你自己得看看年龄。有些人该他上座,他再三不坐,他坐在那里,旁边便没人坐了。这么让,那么让,前唿后拥,他一抽手,力量很大,一下子甩掉两个。你别笑,这是真有其事啊!当初张飞让客,很恭敬,很客气,一下子拉过来,把客人膀子给拉断了,你看看这种情形。

这个上座必须让长者,这长者是年纪长,如果是辈数就很难讲了。譬如,有人年轻却是祖,上了年纪反而是孙,这个常有。那么如何入席呢?吾跟你说,在家里不必论,出去外面时,父子不同席,师生也不同席,这没法让。现在咑椡孔家店的,这点一概讲不上。总之,看见年纪比我们大的,我们让他。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这个大家必得学,人人都会出去做客。横肱是什么呢?坐的功夫,把手肘横伸出去,四方的桌子一方坐两个人,假如你横肱而坐,他就被拘束了,这不明白吗?不但坐席如此,就是两个同学一张桌子,也是左手不要横出去,否则别人很难写。

从前做客换新衣服,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有衣服,冬天衣服更讲究。穿好衣服,这是恭敬主人家,整整齐齐是恭敬人家,而不是炫耀自己家里有钱。你譬如有公事,你必得戴上礼帽,穿上裤褂,行着礼以后,才能脱这礼服。

你到那里做客的功夫,一上桌就横肱,旁边的人受了妨碍,这吃菜的的功夫、他故意拿着菜带着汤,滴滴答答地滴到你衣服上,那就行了。这是从前,那也是不道德的人才没这样宽恕人的心胸,所以要不横肱。

“不伸足”,你坐在这桌子上,六个人同一桌,每边有四隻脚,假如都伸开脚,这桌子底下就满了腿,满了腿怎么样?大家腿互相交错,那就行了,就太不像话。

总而言之,要把这腿一弯,跟我自己坐的椅子平行。如果伸了腿,碰到没规矩的主人家,家里的狗在你腿上咬两口。所以要不伸足。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这是入座以后,“主先举杯敬客”。你是主人,得先动作请客。你先不要拿筷子吃菜,先敬酒,敬酒是用两隻手。这还没说安坐,安坐比较正式点。我是主人,要先让正客,让不能只让一个,先让了正客再让其他。这第一杯酒,主人先喝,表示自己喝了叫人看,这是主人先举杯敬客。

你不是主人,座下还有主人及别的客人,你不要妄作聪明说:“咱坐下来喝,大家来喝呀,来、来”,这席是你请的客吗?这个讲理吗?这桌酒席是人家花的钱,人家爱让不让是人家的事,你没让的道理!这是第一次,后来就另当别论,这是有实有权呀。凡事,有实在,有方便,没有呆板的事情,你万不可先动手,这是要紧的。

现在是不行了,摆了桌以后,主人还没敬酒,旁边的人拿出酒来先敬主人,更胡闹,讲不通。这是人家的酒拿来请客,你怎么敬他呢?这个主人预备敬酒后,客人得致谢辞。他来敬你,你先谢谢。主人要是站起来,客也得站起来。主人站起来敬酒,你还昂然上座,这个吾现在看多了。主人站着,客在那坐着,别的人给你满酒也不管,这些都是不懂礼貌。礼尚往来,你记着这个原则便行了,别的人来恭敬你,我们就恭敬人家。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你譬如,大家不是一起出去吃菜馆,而是在主人家里吃,或是太太,或家里人做菜。大家听明白,这个更隆重,隆重到非得交情够得上,才请到家里面吃饭,交情够不到,那我们这小屋不能容大神,这是够得到交情的。

上菜时,你或许不知道是主人亲自烹调,或是家人做的,或是当差,或是其他人做的,上菜时你可以问一问:“这个菜是那一位做的?是厨房做的?或是家里做的?”这不一样了,这个都是长学问。从前还有更讲究的,有些大阔老不吃菜馆,家里有名厨,各有各的拿手菜与专门菜,这是馆子做不出来的。这时你可以问一问:“这是谁做的?”主人说:“这是贱内做的,她在那里调理。”这是对客人太恭敬了,所以“须向主人礼谢后再食”。你要说:“这太隆重了,真是不敢当。”说了客气话,然后可以食。

这句话对当主人的听见了,回头到后头对家人说:“客人谢谢你啦!”家人也有懂规矩的,会问:“我请了客,他说怎么样?”若是说:“他没说什么!”就知道来的客是土包子,吃饭就遭难看。吃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吾最怕吃饭。“天下莫如吃饭难,世间唯有修行好。”天下莫如吃饭难,你记住吧!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主人都敬酒了,这时正客就要回敬主人。你如果是当陪客,须知人家请的是正客,你是陪着正客,所以不要多事。正客还没回敬,你少管,并不是你失礼,正客假如有不懂的你再说。从前正客没有不懂礼的,都学过。

谁不曾出来吃过饭?从前讲究礼,送了请帖去,送到没送到,都要给对方一个单子,写什么呢?“敬陪末座”,最末了那个座位我陪他,这是讲恭维话,这是内行话。你要是首座可以如此写,你要是后座的,也写敬陪末座,就是不识相。总而言之,中国是文化国,先得认字,先懂礼,今日之下这些狂徒不认字而且苛薄。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箸是筷子,匙是汤匙,举箸匙时,必请大家同举。譬如说吾是主客,主人让吾,吾不举,主客还没举箸匙,连带的其他人也还不能吃。主人让主客,主客就吃,这就是不礼貌,必请大家一起同举箸匙。

这聚餐是行礼,而不是出来吃饭,这个你得明白这个情形,饿了不要紧,饿了回家吃去。当主客要让大家,必须请大家一同举箸,拿汤匙也如此。一上菜先别吃,先敬酒,这是正式的,前面的那些都是陪衬。

从前官场中都穿了一身礼服,一起在桌子前头行大礼,行对首拜,这是真行礼,绝对不是假的。现在中华民国行鞠躬礼,你偏要磕头,那就不对了,因为礼从俗嘛。行完礼以后,主人就说:“请诸位宽衣”,或是摘帽子,或是脱衣,这时就可以随便一点。也有人说:“坐而正冠,起而更衣”,坐下就在那规规矩矩的,起来必须是为了更衣才起来。

“更衣”两字,大家听明白,并不是换衣服、但也可以换衣服,上厕所小解方便也叫更衣,现在“更衣所”各处都有,你进去更衣吗?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你要拿起筷子来夹菜,只取向自己这一方的菜。假如餐桌可以旋转,主人他会先将菜转到正客前。吾给大家说,当正客的若懂局,他就赶快拿起筷子来将菜舀到碗里去,并且再将菜往别处转。有时候转到正客跟前,正客昂然不动,或可他吃了,也不理人,一直在那谈话,其他人还吃不吃?

纵使是修道,饿了就得吃,睏了就睡,这个谁不会?谁也不会!吾活到九十三岁了还不会,吾吃西餐,吾都是先看人家动手,吾才动作。吾还有一条好处,或者吾不动手,少找一些麻烦。餐桌或是圆桌或是方桌,主客拿起菜来,吾也拿起筷子,怎么吃法呢?你们大家都有学佛,念过佛经,有句话你会讲吧?“譬如食蜜,中边皆甜”。从边吃起。

从前商人是四民之末,我们念书的是四民之首。商店吃饭的功夫,老闆与掌柜的是同时吃,同一桌吃,大家一样平等。这一盘菜上去,正中间的都没有动,大家都吃边边的部分,这是商店吃饭的情形,吾见过。没有一上菜就从中间开头夹的,头顶上没有了,那就太不成话了,这个大家可以学学。

各人吃各人跟前的,万不可为了吃别的菜,要搆搆不到,搆不到就站起来,这可难看极了,人家看你这个神情就想:“他好像没吃过东西,头一回出来开开眼。”总之,不可站起来向别的角器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不在盘顶上举箸,喝汤的功夫,也是不在盘顶上喝,这个不必解释。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菜一上来,你拿筷子在里头翻过来搅过去,在那调一调,这可是大毛病,现在更讲究卫生,就不应该如此了。

请客时,主人跟前又放一双筷子、一根杓子,预备这个干什么?预备给客搯菜。拿这一分特别的筷子,站起来夹菜给客人,主人站起来不要紧,并不是站起来夹给自己吃菜,而是站起来敬别人,这样是可以的。

其次,公食之器不可以用自己的箸翻搅,这个事情说出来就很难看了,一些年轻人如此也还罢了。还有些老年人嘴里还有东西吃,筷子上的东西还没干净,就又上别的盘子去取菜。唉呀!吾就不能吃啦!你怎么吃法?这个记住!自己眼前有个小碗,将眼前的几道菜搯到你的小碗,不是吃饭而是行礼,这样也干净,也不叫人讨厌,就是这么回事。

大家记住,这个很有关系。不叫人讨厌,这个全在个人,在家庭中没客人时也是这样,为什么呢?习惯成自然。习惯了,在外头不用注意,自然而然就这样了。

十、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你譬如用汤匙取菜取汤的功夫,要把里头的剩菜都放在碗内。
有些人喝汤,或可喝干净。有些人喝得不干净,喝不干净还带一些剩下的余汤余菜,再上盘子里去取菜取汤,讲究卫生的人,看了就受不了。

十一、自己碗中之餚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自己夹的菜,不论是放在自己跟前的碟子,或在碗里等等这一些,最好是自己把它都吃尽了,才不糟贱东西。最好是少取,总记得一个“少”字,少了当然就吃得了。
有些人他好意,拿着餚菜给你,这叫多事!怎么叫多事呢?主人跟前一双干净的筷子,他那个筷子就是要夹菜敬客人,何必你多事夹菜给人?你老先生是有年纪的又长鬍子,鬍子看起来骯骯脏脏的,人看了就讨厌,你再夹菜敬人,人家不吃嘛对不住你,吃嘛嘴里嚥不下去。咱在这里讲书不可开玩笑,要是开玩笑那就听不明白了。一个小姐给他夹菜,行;我这个老头给他夹菜,就不行。这个事故人情都得要懂。
这句“自己碗中之餚菜,不可反回公器中”会了吧?你自己跟前的菜餚,不论餚指的是荤的,或菜指的是素的,都不可以吃不了,而将它反回公众碗盘去,这是大毛病。实在吃不了就摆着,剩下就是了。剩下虽不好,但还有什么法子呢?你不能吃啦!只可以放在自己的碗中,不要再放回公器去,吾讲这个,礼记上都有。

十二、箸匙所取之餚菜,不得倍于他人。

这个事情吾常留神,你桌子上坐的客人,如果是一般粗野人,没有一点规矩,看了看跟吾一样,吾夹的菜就跟大家一样。这里说的是懂礼的人,怎么是懂礼的人呢?夹的菜、搯的东西,懂礼的人你把菜夹过来,还没吃上,就那个节骨眼,嘴就往外张开,油汤一滴滴的就滴开了,然后把菜吃到嘴里去,两个腮鼓出来,这个是大毛病。为什么?这个菜是大家吃的,你一个人想捞本,比别人多两倍夹在嘴里,唯恐佔不到别人的便宜,两个腮子鼓鼓地,那很难看了。

很多人拿着筷子一夹这么一大团,往嘴里塞,好像内地的填鸭子,不管鸭子吃不吃,就将食物硬往它的嘴里塞,塞进去不叫他动弹,几天以后鸭子就胖了,这叫填鸭子。自己跟填鸭子一样,这是很难看的,这个记住!

我们同仁在桌上吃饭,吾可留心看,很不好看啊,总是失态呀。嘴里必得只有两三分,容易咬嚼,有人与你说话时,虽然还有菜吃在嘴里,也还可以说话。其实菜在嘴里是不能说话的,有的人同桌吃饭他不懂得,你吃了菜他还跟你说话,你嘴里菜少,若能嚼还可以说话,能够敷衍过去。若你把两腮吃的都鼓起来,话不能说,那就很难看了。他还故意开玩笑地问你一些话,你若说不出来,他就问:“先生,你没听到我的问话吗?”你还能吐出菜来,说:“我跟你说吧”吗?

记住,夹菜不倍于他人。咱就算饿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宴会敷衍一场就是了,真饿就回家吃去吧!

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吃的功夫要讲究,吾跟你说,这个要留心。你在斋堂里看看,受过教育的,饭菜才放到嘴里也嚼也吃,不是张着嘴“啧、啧、啧”,不是这样子的。吃菜喝汤,嘴闭着,先用牙齿与嘴唇嚼,齿唇没有关系那就更好。一些人“啧、啧”的在舌头响个不停,往下嚥时“ㄍㄨ ㄉㄥ ㄍㄨ ㄉㄥ”,这很不像样子啦。满嘴里响,喉咙还在那“ㄍㄨ ㄉㄥ ㄍㄨ ㄉㄥ”的,你听了笑,你笑什么?因为笑他吃相不对。笑他不对是不错,可别自己犯了这个毛病。或是吃现在的面包,可以剥开往嘴里填。

其次喝茶或喝酒,你看过唱京戏的吗?喝酒都用袖子遮起来,是唱戏的为了好看吗?你说唱戏为了好看才这样吃,其实戏上都是按照古礼编下来的,都是名人编的。怎么个遮法?你们诸位看过法师讲经,穿上袈裟坐上大座,在上头是不能吃饭,但可以喝茶。或可有人见过,有人没见过的,从前的証莲法师与现在道源法师,他们是老人啦,他们还兴丛林的这一套规矩,搭上衣服,喝茶时必须遮起来。法师讲经也是唱戏吗?不知道的事最好要问,不必在大众问,可以私下问,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嘛!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这两条一起说。

公共吃饭是聚餐,以不说话为原则,为什么呢?论语上有“食不语,寝不言”,这人人都念过,人人不听这一套,为什么食不言呢?为什么管的这么严?不是管得严,因为吃饭的功夫最好少说话,就是说话也是两个人声音低一点。若在那高谈阔论什么的,一高声说话,你在太阳下一看,一说话,嘴里有很多吐沫往外喷。你不信你看看,在桌子上一高谈阔论,菜呢就添上材料啦!所以吃饭以不说话为原则。

“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除了说话避免唾沫入公器中,还有最不像话的是咳嗽。现在老年人出来吃饭的比较少,年轻的多,这有什么关系呢?总而言之,年轻的咳嗽少,从前老人,以咳嗽表明老的状态,以此倚老卖老。你看唱戏一出来的老生“嗯哼”,上来先得这一套,这是干什么呢?这表示是老生。有的咳嗽不是假咳,是ㄣㄣㄣ真咳,这个吐沫满嘴都是,有些懂局的用巾堵着嘴,但这个有时也堵不严。

吾给大家说,只要咳嗽总得要转身。吃饭要咳嗽,把身体转到后面去咳嗽,这还罢了。现在人人都知道有传染病的,谁有生病谁没生病,大家不晓得,必得迴避这个,这是别叫人讨厌,这个大家记住。

西餐馆子有一块白巾,中国人吃饭,大家没见过,都有饭单。这饭单很大,有四方的,也有三角的,上面有绣花很讲究。当差的都是自己带着筷子、刀子等等,每个当差的伺候着各自的主人,古时候的行酒,那是很要面子的,毛巾等等统统是自己带着。桌子上,主人都摆着纸,现在也兴这个,摆上纸的目的就是预备你自己某些的毛病。所以出去聚餐时,带几张卫生纸预备着,倘或吃饭时,嘴巴往下滴着什么东西,弄得桌子不干净,拿个卫生纸自己擦擦。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现在讲究的是不让动物上屋里去,普通人家没有这个规矩。吾跟大家说一句,你在这里请客,荤菜里头必须有带骨的菜,西菜里也有,牛排、猪排都带着骨头。中国菜里头,现在的馆子没见过,从前都有,任何盘子必有一样排骨,大约一寸,肉在骨头上,排骨跟骨排在一块。吃的功夫,用快子夹着骨头,用嘴把肉脱出来,将骨头放在桌子上,你不能往地上一摔,主人还要替你善后呢!从前做菜没有骨头菜是不行的,因对客不恭敬。而肉靠骨附近最香,这里头还有些讲究。你要是把骨头摔在地上,狗的嗅觉最灵敏,它就上屋内吃骨头,一来一隻狗这还罢了,来两隻狗就打架。你看狗来了,客人就算不说,主人也不能让狗走来走去,喝斥它:“咳!狗滚出去。”这若是在普通时候说,狗滚出去是可以的,在聚餐时主人要是说:“滚出去”是叫狗滚出去?还是骂客呀?这个大家可要迴避,以免发生误会。再说席上客人有穿好的,也有穿的不好,这个穿的不好的人一听滚出去,他心里就发生误会。你可不能解释说:“我不是说你呀。”你越解释越糟糕,这可就要注意了。

再者“不投骨于狗”,明明看见有狗来,你的骨头也要放在桌子上,怕有另一隻狗与它打架。

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农田是人民命脉,所以农人的地位很高。

说到这,打个插,你们同学们,连旁听的同学们,来听这个事不是勉强的,有功夫必须看看中国的歷史,即使听街上说书的也有好处,只是效力很少。总而言之要有个体系,读廿五史,我们没有那个时间,可是这部《通鑑》必得要看。什么叫通鑑呢?就是自古以来到现在,各代的重要点,一兴一亡注重兴亡的事迹。什么叫资治?帮助政治的。可是那一个歷史不是帮助政治?吾跟你们诸位说,春秋三传以及史记这些歷史,不光是兴衰存亡,天文、地方上的物产等等都记载。现在中国各省各县的省志、县志都是仿照那个,风土、人情、山川地土都记载。这个通鑑则专谈政治,政治以外就不谈,就很简单了。

这个必得多看看,第一次碰见事情是这样,下次再遇见同等事情,请问:一样不一样的办法呢?你要认为就是这个办法,那又糟糕了,天下没有一样的事情。现在的好事,大家最好学一学,不好的要戒一戒,现在你们这儿皂白不分,怎么个学法呢?现在这个事情复杂了,打开报纸,那一天不杀人?强盗杀人一天闹比一天不像话,十五年前会有这个样子吗?十五年前没这个样子,现在是这个样子。是十五年前好,还是现在好?现在人是光学文,即使学也不够熟,就算你学的够好,吾再说一句,这话以前吾是不肯讲的,现在跟大家讲一讲。有人说:“为什么你不肯讲?”现在是文化低落的时候,一步步往后退,吾再说大家,大家就更不敢学文了。孔子并不注重文,这是比较的话,为什么呢?“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你听见吗?孝、弟、谨、信等等这个多做,才准你学文。孔子他那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文学在后,这个你念过论语,你都不觉悟啊!果然孝、弟、忠、信都做到了,吾跟你说,古人有这种事“久居官场无佳士”,做官做久了,好人就愈少,这吾不能细讲。下句“饱读诗书有罪人”,饱读诗书却成有罪人,不如没念过书游手好闲的人,现在吾不大敢讲这个,现在大家不认识字,改圣贤书,又改佛经,自己连字都不认得就在那乱改,吾若在这里说,大家都会说:“咱不必念书,自古豪杰没念过书的多。”唉!很难!必得要看歷史。

其次,吾也提倡要看京戏,吾虽然提倡,却是私下提倡,吾也没跟政俯说,也不晓得再过半年,政俯也提倡了,可是提倡也是白提倡,看热闹而已,看一会儿有什么用处呢?看不懂,还不如听热门音乐好,那就没办法了。

十八、不对人剔牙齿。

吃完了饭要剔牙是免不了的,但是不对人,你凡是不恭敬的事情不对着人。你譬如见了人,对着人打呵欠,对着人“嗯~嗯~”伸懒腰这个样子,对方看见这个就觉得你不礼貌。现在不这样了,什么礼貌也没有了。

从前,一碰见有人对着我们打呵欠什么的,就是今天运气不好才碰见这个,一定不吉祥,赶紧把霉气弄走了。还有一个风俗,这个茶壶嘴子不可对着人。这个事多了,这是中国迷信,现在不信这个,信洋迷信了。有了洋迷信就把中国迷信盖了去。

以上是不对人剔牙齿。

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这条单指对主人而言,客人或许吃得慢,主人若先吃饱就把筷子放下来什么的,这不行!你当主人,主人先不吃啦,这那有不开窍的客人?主人都不吃了,你还在那儿吃,这什么话呢?当主人总得慢慢的吃,并且把桌上东西尽量吃完,这个好看。

二十、起席,主人逊言慢待,客称谢。

用完餐一起席的功夫,主人逊言慢待,主人先说“对不起”。也不只是说慢待了,这里“逊言慢待”的意思,是那里也招待不好,这是说客气话。洋人正好相反,对客人说:“你看吧,今天我这个菜最好。”这跟中国相反。送礼给人,中国人说:“这个东西是薄礼”,洋人说:“我这把扇子是从非洲来的,好贵唷!”我今天招待的菜是天下没有的,这是洋派的,一切都与中国反着。

你再看看昨天中央日报副刊上谈到那个西洋文化,就以阿根廷与英国这个事情来说,阿根廷佔领了福克兰岛,英国人人少就投了降,后来英国本国发了兵,阿根廷就投降,这两面都投了降。但是中国可不是这个风气,就以张睢阳为例,大家知不知道这个人?外头几十万兵,自己败得剩十几个人就是不投降,贼兵破城,割他的舌头,杀他的头,也是不投降,这是中国的文化,跟他们的文化怎么样呢?你看歷史,它们不够人格,我们还要全盘西化吗?中国再不行,在地球上也已五千年了,虽然亡国但没有亡族。如今却必得要把民族灭亡了,这个也难怪呀!国家算什么,连父母都不要了,还有什么国家呢?谈不上尽忠报国了。你看中国的张巡、岳武穆等等,洋人看他们都是傻小子,跟他们不一样。就是要我们听他们的话,全盘西化了,这就行了!□□谠来了,我们全部投降□□谠,日本来了,全部投降日本,谁有力量,我们就投谁,邪说横行,现在就闹成这个样子。

书归正传,起席的功夫,主人先说慢待,客人也得说谢谢,双方礼尚往来,人家恭敬我,我恭敬人家。

二十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宴毕”,饭吃完了,主人照例的摆手绢、献茶,这个现在还得有,总而言之,必得讲卫生,这个手续省不下,手巾是免不了的。

做客的功夫,吾给诸位说,你(主人)拿着手巾来,我们可以擦擦,在这个时候,擦了别再坐在那儿,等着主人献茶,擦了脸就可以起来了。所谓“客去主人安”,主人忙着的时间已很久了,主人还得吃饭呢,我们早退也好嘛!

下页:辰、出门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