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学中修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明心宝鉴》安分篇 存心篇 戒性篇 劝学篇 训子篇
类别: 作者:明范立本

安分篇 第六 凡十八条

《景行录》云:“知足可乐,多贪则忧。”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将上不足,比下有余。

若比向下,生无有不足者。

《击壤诗》云:“安分身无辱,知机心自闲。虽居人世上,却是出人间。”

《神童诗》云:“寿夭莫非命,穷通各有时。迷途空役役,安分是便宜。”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老子曰:“知其荣,守其辱。”

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亦迂哉!”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命合吃粗食,莫思重罗面。

量其所入,度其所出。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省吃省用省求人。

汪信民常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

《中庸》云:“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先儒曰:“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过分求福适以速祸,安分远祸将自得福。

人只把不如我者较量,则自知足。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天下富贵贫贱俱有个真实受用。闭户心无所营,何事扫除开门?活水青山,见在繁华,凡得天地之正气者,俱能悦吾之目,盈吾之耳,适吾之口,克吾之腹。动容周旋,莫不为我开设;随缘取用,何曾有意收放。异乎人者,视听言动;同乎人者,眼耳口鼻。其心可富,天下贫者终不患贫;此心可寿,天下夭者终不患夭。只管不出户庭,功德遍及大千。至若妻子田宅,日前安乎本分,身后听其自然。”

滥想徒伤神,妄动反致祸。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印观卖绵于市。有署调者以谷买之而还。有鸢攫其绵堕印观家。印观取归市署调曰:“鸢堕汝绵于吾家,故还汝。”署调曰:“鸢攫绵与汝,天也。吾何为受?”印观曰:“然则还汝谷。”署调曰:“吾与汝者市二日,谷已属汝矣。”二人相让,并弃于市而归。掌市官以闻王。并赐爵。

洪耆燮少贫甚,无料一日早,婢儿踊跃献七两钱,曰:“此在鼎中,米可数石,柴可数驮。天赐!天赐!”公惊曰:“是何金?”即书失金人推去等字,付之门楣而待。俄而姓刘者来问书意,公悉言之。刘曰:“理无失金于人之鼎内,果天赐也。盍取之?”公曰:“非吾物何?”刘俯伏曰:“小的昨夜为窃鼎来,还怜家势萧条而施之。今感公之廉价,良心自发,誓不更盗,愿欲常侍,勿虑取之。”公即还金曰:“汝之为良则善矣。金不可取。”终不受。后公为判书,其子在龙为宪宗国舅。刘亦见信,身家大昌。

存心篇 第七 凡八十三条

《景行录》云:“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免过。”

《游定夫录》云:“心要在腔子里。”

《素书》云:“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有客来相访,如何是治生。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击壤诗》云:“富贵如将智力求,仲尼年少合封侯。世人不解青天意,空使身心半夜愁。”

范忠宣公诫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曹但当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将心比心,便是佛心。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素书》云:“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聪明智慧,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邵康节问陈希夷求持身之术。希夷曰:“快意事不可做,得便宜处不可再往。”

得意处,早回头。

聪明本是阴骘功,阴骘引入聪明路。不行阴骘使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骘两相扶。富贵若从风水得,再生郭璞也难图。

古人形似兽,心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从心灭。

三点如星象,横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他。

《大学》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道经》云:“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

人皆道我拙,我亦自道拙。有耳常如聋,有口不会说。你自逞豪杰,横竖有一跌。吃跌教君思,反不如我拙。

百巧百成,不如一拙。

未来休指望,过去莫思量。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有钱常记无钱日,安乐常思病患时。

《素书》云:“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施恩勿求报,与人勿追悔。

寸心不昧,万法皆明。

孙思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景行录》云:“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小心天下去得,大胆寸步难移。

子曰:“思无邪。”

朱文公即朱熹。曰:“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素书》云:“有过不知者蔽,以言取怨者祸。”

《景行录》云:“贪是逐物于外,欲是情动于中。”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量大福亦大,机深祸亦深。

宁为福首,莫为祸先。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庄子曰:“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己。”

但存夫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律条。

《说苑》云:“推贤举能,掩恶扬善。”

《景行录》云:“休恨眼前田地窄,退后一步自然宽。”

世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计。人无百岁人,枉作千年计。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世上无难事,都来心不专。

宁结千人意,莫结一人缘。

《景行录》云:“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忍难忍事,恕不明人。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无求胜布施,谨守胜持斋。

言轻莫劝闹,无钱莫请人。

孙景初安乐法: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妬老即休。

《益智书》云:“宁无事而家贫,莫有事而家富。宁无事而住茅屋,莫有事而住金屋。宁无病而食粗饭,莫有病而食良药。”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风波境界立身难,处世规模要放宽。万事尽从忙里错,此心须向静中安。路当平处更行稳,人有常情耐久看,直到始终无悔吝,才生枝节便多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景行录》云:“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

有势不要使人承,落得孩儿叫小名。

子曰:“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忠则和于众,信则人任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孟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景行录》云:“夙兴夜寐所思忠孝者,人不知,天必知之。饱食暖衣怡然自卫者,身虽安,其如子孙何?”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曲尽其孝,以保富贵之策奉君则无往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矣。

尔谋不臧,悔之何及?尔见不长,教之何益?利心专则背道,私意确则灭公。

会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会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会做快活人,大事化小事。会做快活人,小事化没事。

孔子观周,入后稷周族始祖。之庙,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祸将及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折,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勿谓何伤,祸之门也。故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

生事事生,省事事省。

柔弱护身之本,刚强惹祸之由。

《宣康府家训》:“势利少时,莫交道释。钱财有日,当济贫危。”

先儒曰:“睚眦存心,小人之浅衷;一饭不忘,君子之厚德。”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名曰仙佛圣贤,无非是个好人。可见诸般容易,惟好人难得。果尔存心天理,毋作非为,念佛诵经也可,打坐参禅也可,若心不可问,不成人矣,诵经念佛打坐参禅,俱属枉然。此曰救人之生,济人之急,悯人之过,扶人之危,遴人之才,拔人之能,奖诱人之子弟,称颂人之德义,体贴人之心行,珍重人之财物,抚育人之孤寡,保全人之家产,完结人之婚嫁,才是世间有心胸的人物。”

戒性篇 第八 凡十五条

《景行录》云:“人性如水。水一倾则不可复,性一纵则不可反。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礼法。”

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

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临机与对镜,妙在先见明。佛语在无诤,儒书贵无争。好条快活路,世上少人行。

忍是心之宝,不忍身之殃。舌柔常在口,齿折只为刚。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片时不能忍,烦恼日月长。

愚浊生嗔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焰,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究竟终成空。

子张欲行,辞于夫子:“愿赐一言为修身之美。”夫子曰:“百行之本,忍之为上。”子张曰:“何为忍之?”夫子曰:“天子忍之国无害,诸侯忍之成其大,官吏忍之进其位,兄弟忍之家豪富,夫妇忍之终其世,朋友忍之名不废,自身忍之无祸患。”子张曰:“不忍何如?”夫子曰:“天子不忍失其国校正本及重刊本作“国空虚”。,诸侯不忍丧其躯,官吏不忍刑罚诛,兄弟不忍各分居,夫妻不忍令子孤,朋友不忍情意疏,自身不忍患不除。”子张曰:“善哉!善哉!难忍难忍!非人不忍,不忍非人。”

忍耐在。

《景行录》云:“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张敬夫曰:“小勇者,血气之怒也。大勇者,礼义之怒也。血气之怒不可有,礼义之怒不可无。知此,则可以见性情之正而识天理人欲之分矣。”

恶人骂善人,善人总不对。善人若还骂,彼此无智慧。不对心清凉,骂者口热沸。正如人唾天,还从己身坠。我若被人骂,佯聋不分说。譬如火烧空,不救自然灭。嗔火亦如是,有物遭他,我心等虚空,听你翻唇舌。

老子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凡事留人情,后来好相见。

或问晦庵曰:“如何是命?”先生曰:“性是也。凡性格不通不近人情者,薄命之士也。”

先儒曰:“为人所不能为,方称奇男子。忍人所不能忍,乃是大丈夫。”

柔弱护身之本,刚强惹祸之由。

劝学篇 第九 凡二十三条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礼记》曰:“博学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性理书》云:“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庄子曰:“人之不学,若登天而无阶。学而智远,若披祥云而睹青天,如登高山而望四海。”

不登峻岭,不知天高。不履深渊,岂知地厚?人不游于圣道,焉可谓贤?

《礼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太公曰:“人生不学,冥冥如夜行。”

韩文公曰:“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人不知学,譬如牛羊。

朱文公曰:“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

朱文公曰:“家若贫,不可因贫而废学。家若富,不可恃富而怠学。贫若勤学,可以立身。富而勤学,名乃光荣。惟见学者显达,不见学者无成。学者乃身之宝,学者乃世之珍。是故学者乃为君子,不学则为小人。后之学者,各宜勉之!”

徽宗皇帝劝学:“学也好,不学也好,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如禾如稻兮,国之精粮,世之大宝。如蒿如草兮,耕者憎嫌,锄者烦恼,他日面墙,悔之已老。”

《直言诀》曰;“造烛求明,读书求理。明以照暗室,理以照人心。”

刘通曰:“蚕质合丝,待缫方出。人情怀知,须学乃成。”

《礼记》曰:“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

书是随身之宝,才是国家之珍。

《论语》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到老,不会到老。

《论语》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诸葛武侯诫子弟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悲叹穷庐,将复何及也?”

先儒曰:“儿曹当以读书通世务,不可以世务分读。”

先儒曰:“让古人便是无志,不让今人便是无量。”

二眉曙青朱先生曰:“道非谈虚,释非参禅,儒非文章。若谓有禅可参,是诬释迦;有虚可谈,是诬老子。夫子忠恕一贯,颜子斋坐忘,孟子知言养气,若谓是文章本头功名种子,虽能眼到口诵,不识心会方行,是诬孔颜孟氏矣。”

卫由曰:“宽惠博爱,敬身之基。勤学者,立身之本。”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陶渊明诗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训子篇 第十 凡十七条

司马温公曰:“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父教师严两无外,学问无成子之罪。暖衣饱食居人伦,视我笑谈如土块。攀高不及下品流,稍遇贤才无语对。勉后生,力求诲。投明师,莫自昧。一朝云路果然登,姓名亚等呼先辈。室中若未结姻亲,自有佳人求匹配。勉旃汝等各早修,莫待老来徒自悔。”

柳屯田劝学文:“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白侍郎勉学文:“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教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若惟不耕与不教,是乃父兄之过欤!”

《景行录》云:“宾客不来门户俗,诗书不教子孙愚。”

庄子曰:“事虽小,不作不成;子虽贤,不教不明。”

《汉书》曰:“黄金满盈,不如教子一经;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吕荣公曰:“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鲜矣。”

太公曰:“男子失教,长大顽愚。女子失教,长大粗疏。”

养男之法,莫听诳言;育女之法,莫教离母。男年长大,莫习乐酒;女年长大,莫令游走。

严父出孝子,严母出巧女。

怜儿多与棒,憎儿多与食。

怜儿无功,憎儿得力。

桑条从小抑,长大抑不屈。

人皆爱珠玉,我爱子孙贤。

《内则》曰:“凡生子,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盘革,女盘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目。十年,出就外传,居宿于外,学书计。”

庞德公《诫子诗》云:“凡人百艺好随身,帾齤搏门中莫去亲。能使英雄为下贱,解教富贵作饥贫。衣衫褴褛亲朋笑,田地消磨骨肉嗔。不信但看乡党内,眼前衰败几多人。一样人身几样心,一般茶饭一般人,同时天光同时夜,几人富贵几人贫。君子贫时有礼义,小人乍富便欺人。东海龙王常在世,得时休笑失时人。大家忍耐和同过,知他谁是百年人。瘦地开花晚,贫穷发福迟。莫道蛇无角,成龙也未知。但看天上月,团圆有缺时。”

下页:《明心宝鉴》省心篇 立教篇 治政篇 治家篇 安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