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心理防治专题 < 疾病防治丛书 < 医学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心理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来源: 作者: 时间: ( 字号:   )

形成心理障碍的生物性因素有哪些?

形成心理障碍的生物因素包括人体疾病、遗传素质、生化改变和药物影响等。

古希腊医生Hippocrates提出“体液学说”,认为人体内体液失调可引起心理异常,如黄胆汁分泌过多,可暴躁;黑胆汁分泌过多,可致忧郁。18世纪时,Gall提出脑和头盖说,认为心理障碍定位于大脑某些特殊部位,其学说虽属谬误,但指出了脑病变对异常心理的病因作用。其后,很多临床病理研究证实,脑部疾病如脑炎、脑萎缩、脑肿瘤、脑血管病均可引起精神障碍、变态行为。癫痫病人常伴有发作性精神障碍和行为改变,同时可发现异常脑电活动。Penfield研究发现,轻微电刺激作用于颞叶皮层可引起回忆往事的心理反应。Sperry关于“裂脑人”的研究又进一步加深了对人脑功能的认识。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脑病变与神经生理过程失调可引起精神障碍,发生变态行为。

感染、中毒、代谢障碍能导致脑代谢障碍,也是心理异常发生的重要原因。例如,高热谵妄、低血糖症引起的意识模糊,甲状腺功能亢进伴随的兴奋、易激惹和恐惧感,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伴发的抑郁,都已为肯定的临床事实。

遗传因素与心理异常的关系在精神医学领域内有过很多的研究。采用家系调查、双生子研究、寄养子研究和染色体研究等方法,揭示了遗传因素在不同精神疾病中的作用。例如,先天愚型为遗传因素所决定。在躁狂抑郁症患者家族中有较多的同类患者,其遗传因素的作用也较为明显。但心理社会应激对发病也有“扳机”作用。甚至在焦虑症与强迫症患者中,其近亲发病率也较一般居民高。通常认为焦虑症、强迫症中心理社会应激有重要作用,可能遗传等因素形成的易患素质和心理社会应激共同导致了发病。这种易患素质常以某种人格特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体内生化改变可以伴发心理和行为变化。对情感性障碍的研究揭示单胺类神经递质有代谢障碍,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可有增加或减少。阻断多巴胺受体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等,用后可使患者镇静,减轻幻觉与妄想症状。反之,苯丙胺等促神经递质释放的药物,恰可引起类似精神病样的反应。

碳酸锂治疗躁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改善抑郁,表明生化变化可导致情绪变化。根据抗抑郁药的生化机制,人们研制出许多新型抗抑郁剂,这有力地说明了人的情绪受到生化过程的影响。

形成心理障碍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

Mesmer认为人体内有一种磁性的液体,并称之为“动物磁性”。如此磁液过多或过少,可致精神失常。他还认为,这种磁液可与别人互相传递,互补不足。他在其巴黎的诊所中间放一只盛铁砂与水的大木桶,桶四周有许多铁棍,病人围着木桶,把铁棍触于身体有病部位,Mesmer围着他们走着,同时用铁棍碰触病人身体,宣告病人磁液已恢复正常,促进病人入迷,许多病人痛苦若失。后来人们知道这是暗示作用。虽然Mesmer的理论是错误的,但他导致了催眠术的应用。在催眠的状态下,可再现痛苦的根源,而这些隐蔽的心理冲突或精神创伤,是导致心理异常的重要原因。这种观点为后来的精神动力学学说所采纳,精神动力学学说的创立与系统化,应归功于Freud。

Freud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并不仅仅是人们思维和意志的结果,而且是人们心底深处的情感与愿望的结果。人们在幼年生活体验的情感和愿望,在文明社会中却遭到厌弃和禁止,从而受到压抑。但是,这些情感与愿望继续活跃在潜意识中,而且常常以象征的方式出现在睡梦、自由联想和那些似乎是非理智的举动中。因此,他认为,人的行为问题与心理障碍乃是遭到压抑的心理导致矛盾冲突的症结。只有当患者能发现、分析、理解和对付自己的心理障碍时,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Freud认为人格由伊特或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组成,它们互相协调时使人能够有效而满意地进行与外界环境的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反之,当人格的这三大系统互相冲突时,人就会处于失调状态。

Freud所称的伊特是指本能所在,是生理遗传的心理表现;自我指较高级精神活动过程的领域,是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超我可以说是社会化的产物,代表人的良知。如果自我过弱,不能控制和统辖伊特或超我,那么冲突就会发生,人会感到烦恼、焦虑。为了缓和焦虑,人可以用压抑、投射、反向作用、固定作用、倒退等心理防御机制自我调整。

人的心理障碍之所以形成,来源不在精神活动内部,而是对环境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

形成心理障碍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形成心理障碍的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教育、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态环境和家庭、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社会的迅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欲求也不断增加。人际关系日益广泛和复杂,对现代人类的社会适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心理上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有20 %~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科学发达、工业发展、人口密集的都市,各种噪声、空气和水源污染,生活节奏加快,交通拥塞,竞争激烈,住房困难,人际关系矛盾增多,所有这一切均易令人焦虑、紧张,成为心理障碍的重要根源。

孤独,可导致人的抑郁不安,这在老年、社会支持缺乏者中尤为显著。某些出国人员因为语言关未通过也会感到孤独。老年人由于子女离家或出国探访、子女上班、外出无人照顾,整日独居,深感寂寞,心理问题接踵而来。

心理障碍的内容与表现,也与社会文化有关。如穷乡僻壤,不知窃听器、电子计算机为何物,其症状内容亦无此类反映。同样,40年前国人所想者为温饱的满足,今日人们则考虑合理之膳食,避免脂肪过多或过分肥胖,甚至有少女因追求苗条而节食以致发生神经性厌食者。

性别也是心理障碍的因素之一。过去女性经济、社会地位与男性不同,因此男女之间心态有异。现在妇女参加工作,有独立自主的经济权,其间差异不如过去显著。但还有不同之处,如女性的更年期心理障碍较男性为多,这是既有生理改变又有社会因素影响之故。



  忠告:本站专题丛书可能并非最新版,有关内容请勿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医学书籍〗
〖返回目录〗
 · 下页:常见精神障碍的症状有哪些 (健康书籍选)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