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消化道病防治 < 疾病防治丛书 < 医学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历代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
来源: 作者: 时间: ( 字号:   )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祖国医学的“反胃”、“吐酸”、“噎膈”等症范畴。《千金要方》云: “其人胸满不能食而吐,吐止者为下之,故不能食,设言未止者,此为胃反。”《丹溪心法 ·翻胃》提出:“翻胃大约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之说。《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篇云:“胃反,吐而渴欲饮水。”戴思恭《证治要诀》云:“凡气吐者,气冲胸痛,食已暴吐而渴,始当降气和中……”。元·朱丹溪《局方发挥》云:“吐酸是吐出酸水如酢,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成,郁积之久,湿中生热,故从火化,遂作酸味。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噫醋候》中有:“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他以停痰和脏气虚弱为因,致寒气客于脾胃之间,使得食谷不化,而致腹胀气逆。而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吐酸》中认为:“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如饮食热则易于酸矣,……。”又如“酒之味苦而性热,……烦渴呕吐,皆热证也,其必吐酸,为热明矣。”强调了本病是由于热邪落于胃经而导致的。有些学派认为是寒凉所致。而朱丹溪《丹溪心法·吞酸》“附录”一节中,则有他中肯的认识“吐酸……,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久,湿中生热,故以火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其有郁积之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吐刺心,肌表温暖,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津液得行,亦可暂解,非寒而何?……”。明·秦景明《病因脉治 ·外感吐酸水·内伤吐酸水》中则认为吐酸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呕吐酸水之因,平时郁结,水饮不化,外被风寒所束,上升之气,郁而成积,积之既久,湿能生热,湿甚木荣,肝气太盛,遂成木火之化,停积于胃,遂成酸水浸淫之患矣。”李中梓《医宗必读》云: “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在胃口之上,未能入胃,即带痰涎而去。”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云:“此由阴阳不和,藏气不理,寒气填于胸膈,故气噎塞不通,而谓之气噎。令人喘悸,胸背痛也。”“……由藏气冷而不理,津液涩少,而不能传行饮食,故饮食入则噎塞不通,故谓之食噎。胸内痛,不得喘息,食不下,是故噎也。”朱丹溪《脉因证治·噎膈》中“大概因血液俱耗,胃脘亦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间或可食,入亦不多,名之曰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难尽入胃,良久复出,名之曰膈,亦名翻胃。”并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极深的“润养津血,降火散结”的治疗法则。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虚,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盖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施化不行;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精血枯涸。气不行,则噎膈病于上;精血枯涸,则燥结病于下。且凡人之脏气,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矧少年少见此证,而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此其为虚为实,概可知矣。”此外,反流性食管炎也属中医学中“呕吐”的范畴。如《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去,故痛而呕也。”责之寒邪内扰,阳气不宣,于是痛呕交作。总之,本病的发生与饮食、情志等因素有关。如情志不畅,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以致胃气上逆。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胃失和降,气机阻滞,而疼痛。本病初见吐酸,胸膈灼痛等症。若食管反流日久,则病情加重,出现噎食、嗝征等症状。



  忠告:本站专题丛书可能并非最新版,有关内容请勿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医学书籍〗
〖返回目录〗
 · 下页: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要点 (健康书籍选)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