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为慢性进行性疾病,最终可发展为尿毒症。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有:①年龄:在儿童,年龄越小越容易引起肾损害。这是由于婴幼儿及儿童时期肾脏发育成长未完全,对损害因素特别敏感,尤其是婴幼儿存在严重VUR时往往致使肾发育不全或肾功能严重障碍。②VUR的程度:出现肾损害的反流多属Ⅱ级、Ⅲ级,逆流量大,肾盂肾盏压力大,肾损害严重。③尿路感染及高血压:尿路感染的早期,即给以合理抗菌药物治疗,可使肾损害减轻至最低程度。降低血压,能够减轻肾内血管的狭窄及缺血程度,改善肾功能。
治疗主要是防止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最重要的是制止尿液逆流和控制感染。制止尿液逆流可采用抗逆流手术来纠正。由于膀胱输尿管反流因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或减轻,手术适应症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有两点:①VUR持续存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仍反复感染者;②重度VUR伴有感染者。
为什么会出现膀胱输尿管逆流?
其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为先天异常,即先天性膀胱粘膜下输尿管过短,开口异常,膀胱三角区肌层薄弱或缺如。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也见于成年妇女。
(2)继发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生。①膀胱炎:膀胱三角区及粘膜下充血、水肿,局部变硬,纵行肌功能障碍;膀胱内尿液压增高。膀胱炎症消失后,尿液逆流现象就自行消失。②神经原性膀胱:膀胱三角区肌张力减退,粘膜下输尿管顶面纵行肌收缩不良。③妊娠:孕妇雌激素分泌较多,致使三角区肌张力减退,因此孕妇膀胱输尿管逆流发生率较非孕妇为高。
膀胱输尿管逆流是如何分级的?
膀胱输尿管逆流可分为三级。通常依据膀胱镜及放射学检查而定。
Ⅰ级:造影剂流入输尿管,但未到达肾脏。
Ⅱ级:造影剂到达肾脏,但肾盏、输尿管无扩张。
Ⅲ级:造影剂到达肾脏,伴有肾盏、输尿管、肾盂扩张或三部分均有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