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失眠防治专题 < 内科疾病防治丛书 < 医学书籍 
中医学失眠症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来源: 作者: 时间:

(1)失眠的临床表现:失眠是指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睡眠时间缩短,不能正常睡眠而言。

精神疾病引起的失眠,主要是指入睡困难、睡眠不安、睡眠恐惧、失眠多梦、睡眠过浅、睡眠片断、彻夜不眠、早醒或醒后不舒等现象。

(2)失眠与精神疾病的关系:临床实践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都可出现失眠。侯海荣认为,失眠与精神疾病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失眠是造成精神失常的一个因素,诸种因素引起的精神失常,最早出现的症状也是失眠,所以,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病前或病中,绝大部分都有失眠存在。90%以上的患者,都首先发生或持续表现失眠症状;并且逐渐成为突出症状,与其他精神症状并存,成为精神疾病的主症和兼症。其演变规律为:致病因素——失眠——精神症状,旧病复发——失眠——精神症状,经过治疗——失眠好转——精神症状改善。反之,经过治疗——失眠不愈——精神症状难以改善。由此可见,失眠不仅是精神疾病首发、伴发、复发先兆的症状,也是判断治疗效果、预后的一个重要症状;同时,还是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

(3)失眠的产生与脏腑:失眠产生的原因很多,如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中不和,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内伤心脾,以及心胆气虚,神摇善惊等。均可扰乱心神而致失眠,主要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

肝气郁结:肝喜条达而主疏泄。如果精神刺激引起抑郁不畅,影响肝的疏泄,肝气郁滞,气有余便是火,火扰心神。所以,除可见肝气郁结的症状以外,还可见失眠。

肝火上炎:素体肝气盛,每因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化火上炎,火扰心神,所以除可见肝火上炎的症状以外,还可见失眠。

肝阳上亢:多由肝肾阴虚,不能制阳,肝阳上亢;肝血亏虚,母病及子,心血亦虚,神失所养;肾虚精亏,精血不能互生,水亏不能制火,心火独亢于上,火扰心神,故除见肝阳上亢、心肝血虚、心肾不交的症状以外,还可见失眠。

痰热内扰:饮食不节,肠胃受伤,宿食停滞,酿成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心神不安,所以除可见痰热内扰的症状以外,还可见失眠。

心脾两虚:劳倦思虑太过,伤及心脾。伤于心则血暗耗,血不养心;伤于脾则气血化源不足,不能上滋于心。或产后、久病体虚,年迈体弱,心血不足,神失所养,所以除可见心脾两虚的症状以外,还可见失眠。

心胆气虚:素体心胆气虚,或暴受惊骇,情绪紧张,善惊易恐,均使决断无权,遇事易惊,心神不安,故除见心胆气虚症外,还可见失眠。

心肾不交:房事过度,失精耗液而致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水不济火,则心火偏亢,热扰神明,故除见肾阴虚、心火亢的心肾不交证外,还可见失眠。

(4)精神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精神疾病的病因,主要有六淫侵袭、七情过伤、饮食劳倦、乱投药石、遗传胎病、外伤等,其病理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阴阳失调:阴阳的盛衰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病乃狂。”心、肝、肾的阴阳平衡失调,以致阴虚于下,阳亢于上,心神被扰,神明逆乱,均可发生精神疾病。

②情志抑郁:肝气郁滞,气郁化火,火扰心神;思虑伤脾,气血不足,神失所养;或恼怒惊恐伤及肝肾,精血不足,神失所养;喜怒无常,心阴不足,心火暴张,心神不宁等都可发生精神疾病。

③痰火扰心:由诸多因素引起湿聚成痰,痰壅火生,痰火上扰心神,亦可发生精神疾病,如《丹溪心法》“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之间。”

④气血失调:气滞血瘀或血瘀气滞;热入血室,血热互结,瘀血攻心,也可发生精神疾病,如王清任指出:“癫狂一症,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作梦一般(《医林改错》)。”

⑤心血不足:大量失血或脾胃虚弱,生化不足,致使心神失养,常可出现精神疾病,如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有:“大抵狂为痰火实盛,癫为心血不足,多为求望高远不得志者有之。”

⑥火热过亢:《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强调癫狂是由心火、肝火、肾火过亢而致,“故心热甚多喜而癫……故肝实多怒而为狂”。

⑦六淫侵袭:人体受风寒暑湿燥火外邪的侵袭,因暑、燥、火均为火热之邪,风寒湿邪入里化热,热扰心神均可以引起精神疾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

⑧饮食劳倦:过食辛辣,易生火热;饮食积滞易于生热;饮食伤脾,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火扰心;或食伤脾虚,气血之源不足;或劳倦伤于心脾,神失所养;或房劳过度,阴精亏虚,相火过旺,致精血不能养神,相火亢盛而又扰神,均可导致精神疾病。



  忠告:本站专题丛书可能并非最新版,有关内容请勿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医学书籍〗
〖返回目录〗
 · 下页:痰症为什么会导致顽固性失眠 (健康书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