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风湿病防治专题 < 疾病防治丛书 < 医学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中医辨证论治痛风
来源: 作者: 时间: ( 字号:   )

中医在临床上常把痛风分为以下三型:

(1)湿热痹阻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于下床活动,日轻夜重。患者多兼有发热、口渴、心烦、喜冷恶热等症状,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主证分析:热为阳邪,其性急迫,侵入人体经络关节之后,与人体气血相搏,由于筋脉拘急,经络瘀阻而发生剧烈疼痛。痛处红肿灼热及发热、口渴、心烦、脉滑数、舌红苔黄,皆为火热的特征,也反映了火热熏灼最易伤津的特点。

治则: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味。

防己10g,杏仁10g,滑石15g,连翘10g,山栀6g,薏苡仁30g,半夏6g,蚕沙10g,赤小豆10 g,姜黄10g,海桐皮10g。

方解:本方用防己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辅以滑石、薏苡仁淡渗利湿;杏仁宣利肺气,蚕砂、半夏、赤小豆除湿化浊;连翘、山栀清泄郁热,海桐皮、姜黄宣络祛风,止痛利湿。湿去热清经络宣通,则痹痛自除。若关节红肿甚者加秦艽10g、银花藤30g、虎杖10g。若疼痛剧烈者加威灵仙15g、乳香6g,以活血通络,止痛除痹。湿盛者加萆10g、泽泻10g,以加强利湿作用。

(2)血瘀痰阻

主证:痹证历时较长,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呈黯黑色,疼痛剧烈,停着不移,不可屈伸,或疼痛麻木。关节或红肿疼痛,兼见发热而渴,尿短赤;或关节冰凉,寒冷季节而痛剧,得热而安。舌多见紫色瘀斑,脉细涩。

主证分析:痹证日久,经络气血为外邪壅滞,运行不利而变生瘀血痰浊,停留于关节骨髓,痼结根深,难以逐除。痰瘀胶结,痹阻加重,故刺痛、掣痛,疼痛剧烈;气血不能周流故见麻木;痰瘀留着,故痛有定处。关节周围紫黯,舌有瘀斑,细涩脉皆瘀滞之象。

治则: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2g,地龙20g,五灵脂9g,川芎9g,没药9g,香附9g,羌活12g,秦艽12g,牛膝20g,生甘草6g。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瘀;五灵脂、地龙祛痰通络;川芎、没药、香附理气活血止痛;羌活、秦艽祛风除湿;牛膝活血通络,强壮筋骨,引诸药达病所;生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止痛之效。痰瘀久留者加全蝎6g、蜈蚣1条、乌梢蛇10g 、蜂房6g,以活血化瘀,搜邪通络;若有皮下结节者加白芥子10g,僵蚕10g,以祛痰散结。

(3)肝肾亏虚

主证:痹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冷感明显,筋肉萎缩,面色淡白无华,形寒肢冷,弯腰驼背,腰膝酸软,尿多便溏,或五更泻,舌淡白,脉沉弱。或骨节疼痛,筋脉拘急牵引,运动时加剧,形疲无力,烦躁,盗汗,头晕耳鸣,面赤,或持续低烧,日晡潮热,腰酸膝软无力,关节或见红肿灼热,或变形,不可屈伸,日轻夜重,口干心烦,纳少,舌质红少苔,脉细。

主证分析:病久伤及肝肾。阳气不足,表卫不固,外邪易侵,故骨节疼痛,时轻时剧,邪气久羁,气血失荣,故屈伸不利,关节僵硬变形,筋肉萎缩;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腰膝酸软无力,甚至弯腰驮背,为病久延及肝肾,肝肾亏虚之象;食少便溏,乏力短气,乃脾阳亦虚,生化之源不足;形寒肢冷,关节冷感,自汗恶风等皆阳虚外寒之象。若阴血不足,则筋脉失于濡养,血虚生风,故筋脉拘急牵扯,骨节疼痛而运动时为甚;阴亏阳亢,故头晕耳鸣,盗汗面赤,低热缠绵,口干心烦;腰膝酸软为肝肾精血不足之象。

治则: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

独活、防风、秦艽、当归、川芎、地黄、芍药、杜仲、牛膝各10~15g,细辛3g,肉桂5~10 g,茯苓、桑寄生15~30g,人参5~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独活、防风、秦艽、细辛、肉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地黄、芍药补益气血;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诸药共奏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之效。偏于阳虚,关节冷痛明显加附子5~10g、干姜5~10g以温阳散寒。偏于阴虚去肉桂加枸杞子5~10g、制首乌5~10g以补肝益肾。腰膝酸软无力加黄芪30g、川断1 5g以益气补肾。肌肤不仁加鸡血藤30g、络石藤15g以养血通络。



  忠告:本站专题丛书可能非最新版,有关内容请勿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医学书籍〗
〖返回目录〗
 · 下页:治疗痛风的中成药 (健康书籍选)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