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更是中国文化思想里特殊的东西。“子列子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列子说,我们上古祖先们,这些得道的人,建立了阴阳法则这两个代号。宇宙万象是阴阳变化,换句话说,形而下宇宙一切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夫有形者生于无形”,他说宇宙的万有都由空而来,同佛学完全一样,所以“性空缘起”,缘起就是万有,性空是形而上的体,是空的。空是佛学翻译所用的名词,中国原有的道家思想不用“空”字,而是用“无”字,或“清净”二字。
“则天地安从生”,那么天地万有怎么来的啊?他的答案来了,这一段很特别,要特别注意,“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道家说的第一因,名称叫“太易”。我们现在青年一看,怎么没有太极呢?太极的名称是《易经》里提出来的,因此后世有人把列子的这些思想,加上《易经》的太极,视为中国哲学思想的五个阶段。空怎么样生有?《列子》里提出四个阶段,第一步“太易者,未见气也”,尚未看到的气,当然不是空气的气,照古代的写法是炁。这里提出来一个观念,无形生出了万有,第一个是气。佛家叫做空大。太易,代表气还没有形成以前的状态,是能。太易以后,第二步“太初者,气之始也”,是那一股气冒出来,是量。第三步“太始者,形之始也”,气再变,有形状了,但是还没有形成物质。那么第四步“太素者,质之始也”,形成物质了,是空而生有,就有物质世界了。这是《列子》讲的天地万有经过这四个阶段形成。宇宙万有生命是气化而来,这个能量来了就形成生命,消完就息了,就没有了。没有不是死亡,它又再充电,另一个生命又再发生。这样循环往复,构成物理世界宇宙万有生生不息。
这一段,列子提到由本体起用的几个阶段,提出来四个东西。西方自然科学十九世纪以后,研究物理化学的,由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由有形的微粒子做实验分析,越分析越微细,现在又推出超弦理论,与列子的思想以及佛学对物理世界的阐述有些接近了。
汉魏以后佛学进来中国,佛陀当时在印度也讲万物的后面、四大后面有个极微。《楞严经》提到极微有七分,同《列子》后面讲的“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的那个七,是相似的道理。现在自然科学也不过是在这里转,是用外在的仪器做实验研究,古代是求证于自己本身生命与认知。现在知道,原子爆炸由极微释放出极大能量,包括了色声香味触法等多种现象,显示出能与量的变化是很不可思议的。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列子》这里叫浑沦,我们讲一个孩子吃东西,不咬就吞下去,叫囫囵吞枣,就是这个浑沦。《庄子》里叫这个为混沌,是同一个意思。宇宙万有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叫混沌,太易起用,一变为“气”,真正的气不是鼻子的呼吸或空气。再变成“形”,就是形体,有形象的。三变为“质”,就是物质。所以气形质三样具备,是生命具体的三个条件,“而未相离”,互相都有关系。质又变成形,形又化为气,气又变形,形又变质,等于现在自然科学讲的质能互变。这个生命中,就是形气质三样在互变,也就是后来道家讲精气神在互变。所以修神仙之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就是从这个系统来的。他说不只是人的生命哦,万有的生命都是精气神互变,另一个名词是化身,“故曰浑沦”。所以我们活着也是浑沦,这三样混合就变出这个生命来,也就是万物都在这形气质三个元素里互变而出生,并没有脱离关系。像鸡蛋的蛋黄跟蛋白一样,混在一起,看上去蛋黄是蛋黄,蛋清是蛋清,实际是分不开的,是一个鸡蛋里面的东西。后世有将浑沦解释为太极的,是阴阳、天地即将分明之前的状态,是讲物理世界形成的阶段,也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