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列子臆说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智力不异于人的食兽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然则禽兽之心,奚为异人,形音与人异”,他说由这个历史的记载资料,可以晓得禽兽的心理同人的心理没有两样,只不过形状跟声音与人类不同。而我们人呢?“而不知接之之道焉”,不懂禽兽生物的心理,因此没有办法跟它们接触。不过,得道的圣人无所不知,也无所不通,所以上古得道的人都能够降龙伏虎。佛家所谓得道的罗汉,可以降龙伏虎,也是这个道理。得道的人心中平等,跟一切动物的心也平等,所以互相有感应,自然懂它们的语言,也懂它们的动作。人类自己有自私的心,而且有一种傲慢的心,看不起动物,因此与它们越来越远了。他说明了这个道理。

“禽兽之智,有自然与人童者”,他说我们要了解,生物界这些动物禽兽的智慧也自然跟人相同。“其齐欲摄生”,禽兽们与人一样,也想长生不老,也晓得修道。注意“摄生”两个字,古代修道的方法,只有一个名称叫“摄生”,就是控制自己的生命。后来也叫做养生之道,就是保养自己的生命。最后才是修道,修长生不死,等等。他说禽兽们也懂得修道,“亦不假智于人也”,它们不靠人类教,自己都晓得。我们注意这一些思想,等于佛家的众生平等的思想,说明一切生物的智慧跟人类有相同之处。

“牝牡相偶,母子相亲”,他说你看这个生物世界,公的母的,自己会配偶起来。生物世界的动物们,母子之间也非常亲爱,自然晓得找安全的地方居栖。“避平依险,违寒就温”,因为要找安全之处,所以避开平原不居,要到山里去住,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天气冷了,它们也晓得避到暖和的地方。“居则有群,行则有列”,禽兽们在一起居群,狮子有狮子一群,老虎有老虎一群,猴子有猴子一群,各有群体。它们走的时候有次序,也晓得排队,同时自然晓得保护弱小的动物。“小者居内,壮者居外”,所以小的就在里头走,大的在外面走,牛群、马群也是这样。尤其是牛群,到了晚上,有力气的公牛睡在外面一圈,小牛、母牛睡在里面,是保护妇孺的意思。“饮则相携,食则鸣群”,它们要喝水时,相互帮忙。你看猴子在深水的地方,一个吊一个,一串吊下去喝水。有了吃的东西,猎到了食物,要大家来一同吃。“太古之时,则与人同处,与人行”,上古的人类与这些生物是一起生活的。

看了这一段,配合现在科学上所调查的动物世界,像《动物奇观》这些电视影集,也可以了解生物界一点都没有改变,虽然已经相隔几千年。

“帝王之时,始惊骇散乱矣。逮于末世,隐伏逃窜,以避患害。”他说历史越向后走,人类社会自己号称进步了,有了家庭的组织,扩充氏族的社会变成宗法的社会,以男性为中心、为家长,女人是被保护者。家庭社会建立,推出领袖,就变成帝王的时代。那个时候人就坏了,把生物抓来吃,所以这些飞禽走兽“惊骇”,都散开逃走了。他说现在人类是伤害别的生物生命的,所以这些生物隐远了,免得受人类的伤害。

“今东方介氏之国,其国人数数解六畜之语者”,这个东方介氏之国究竟在什么地方,不知道。等于《山海经》一样,现在看起来都是神话。他说向东方走,有个介氏之国,介是一个代号,看起来还是母系的社会。他说那个地区的人都能够通晓六畜——猪、牛、犬、马、羊、鸡的语言。“盖偏知之所得”,因为他们的聪明智慧在这方面有偏向、偏好,因此听得懂动物的语言。

下页:与禽兽友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