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列子臆说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杨朱向老子求教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这一段,也同道家修养绝对相关的。杨朱这个人,大家应该很熟,杨朱跟墨子二人是孟子的反对派,所以孟子说“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则归于墨”。墨子和杨朱都出在道家,可是他们两派在中国文化诸子百家之中思想是相反的。墨子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是天下为公的思想,所谓大同主义。近百年以来一般学者的考据很有意思,有些说墨子是一个印度和尚,因为他光头,不穿鞋子,面目黧黑,连皮肤都黑黑的。

相反的,杨朱是拔一毛而利天下而不为也,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杨朱》这一篇,他有他的哲学思想,是绝对个人自由主义,我要自由,你也要自由,天下人各个都做到自私为己,则天下太平。可是人有时候也不肯自私,蛮慷慨的。但是说到真正慷慨,天下为公,却也做不到,因为想想还是自己更重要。

现在是说杨朱修道时,“南之沛”,向南方来,道家文化的老子、庄子都是南方的。沛是山东江苏交界处,沛国就是刘邦的故乡。杨朱想到南方来找老子老聃,“老聃西游于秦”,老子刚好到陕西那边去了,“邀于郊”,在半路上总算给他打听到了,“至梁而遇老子”,到了河南开封这一带二人碰面了。“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老子一看到杨朱,就仰天叹口气,他说开始我以为你这个孩子啊,还可以传给你道,现在看来,你不行,无法教你,不能传你道。

“杨朱不答”,大概在赶车啦,在当老师的驾驶,听了没有讲话。“至舍”,到了旅馆,“进涫漱巾栉”,杨朱赶快把牙刷、毛巾啊,都拿进去给老师,大概也泡了茶,都做完了,“脱履户外”,古代席地而坐,把鞋子脱了,摆在门口,“膝行而前曰”,在席子上跪着用膝盖头走。杨朱就问了,“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为汝可教,今不可教”,刚刚你抬头望天感叹,说开始认为可以传我道,现在不可传,“弟子欲请夫子辞”,他说我很想请问老师原因。辞是讲话、语句,所以《辞海》就用这个辞,诗词是另一个“词”字,不过现在写这个“辞”字,人家要把你改成“词”字,这是中国文化颠倒了。“行不闲,是以不敢”,可是我们在路上,我要赶车没有空闲,老师也辛苦了,所以我没有问。“今夫子闲矣”,你现在有一点清闲的时间了,“请问其过”,请问我的错误在哪里?

“老子曰:而睢睢”,老子说,我看你这个年轻人很傲慢,眼睛看到天上,“而盱盱”,有时候眼睛左右看,好像以为自己了不起,都是形容他那个形态。“而谁与居”,你准备把谁当做榜样?等于老师考你,平生最佩服的人是谁?要你填这个表。或者说你的目标是什么?“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这几句话《老子》原文都有,这里是引用,我们讲《老子》时已经说过。现在再说一次,说一个人活在这个社会上,都想自己名声好,成就高,一路春风得意,但那是不可能的。一个真正有道的人,处在这个社会,常有很多的委屈、侮辱、痛苦,没有办法向人诉苦,只有自己挑起来。所以我也常告诉大家,有一副古人的对联很好,“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人生的境界,十次有九次是输的,满足的极少。找一个结婚的对象或做朋友的对象,能够真正使我们满意的,找不到。

还有两句话,“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的事,十次总有八九次是痛苦的、不如意的。但是心里的痛苦,能够找知己来谈谈的,不到十分之二三。所以不必求人安慰,因为他安慰你的话毫不相干,我吃了苦,很苦,他说吃点糖就好了,他也不晓得你苦在什么地方,这就是人生。尤其处理大事,更是如此,所以我现在发现,历史上受冤枉的人很多啦!现在以我的经验再来看历史,有些人盖棺还论定不了,死后把冤枉、痛苦带进棺材的人太多,所以历史太难懂了。

下页:什么是大白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