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列子臆说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专一凝神而功成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 字号:   )

孔子听了这个人说的道理,就对弟子们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这八个字,后来道家、佛家、儒家没有不引用的。话是借孔子的嘴讲出来,真正是出在《列子》这本书里。修道、求学问、做事业要成功,就是这八个字,这个就叫做八字咒吧!

孔子听了这个抓知了的人的道理,回过头来告诉弟子们说,“用志不分”,一个人要想成功一件事情,修道也好,世间法出世法一样,用心专一;专一以后,神、气两个结合就得定了,没有不成功的。“乃凝于神”,道家喜欢用这个“凝”字,佛家喜欢用“定”字,这两个道理是一样的。定是讲原则,凝是讲方法,神跟气两个一凝结拢来就得定。所以道家经常说,修道没有什么奥妙,就是神、气二者凝结而已。不是冻结拢来哦!是温暖地凝结,那就得定了。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凝住,“乃凝于神”,定住以后,就达到了神化的境界,就那么简单。我们大家修道打坐被气脉变化扰乱了,然后,你就跟着气脉走了,当然不修定了嘛!要外务都不管,像这个抓知了的人一样,管你气脉跳也好、动也好,统统不管就得定了。所以孔子把这八个字的心法告诉弟子们。“其痀慺[lóu]丈人之谓乎”,丈人,古代是尊称,老前辈的意思,他说这就是这位驼背老先生所说的道理。

孔子的话,证明这个丈人还是有道的高人,这个驼背的人听到孔子吩咐徒弟们的话,就说“汝逢衣徒也”,你是穿长袍的啊,长袍是古代读书人的衣装。像现在得博士学位时,那个博士帽子上挂的须须,大家都没有去研究,说是欧洲来的,其实是从中国传去的。你看古代我们的太学生,就是戴着这个方帽,穿着这个博士衣服,后来欧洲也是如此。你们去考据吧!哪个人考据出来,至少我会发一份奖金给他。《马可波罗游记》里考据不出来,欧洲那时没有文化,在十六世纪以前,他们的文化、经济都是问题。他们看了中国学位用那个帽子图案,也就采用了。现在我们反而认为这是西方来的,自己又想另外设计一个,好像叫了很久,但还没有看到过。

这个老头子讲,你们这些书呆子,“亦何知问是乎”,你怎么问我这些事?这些修道的工夫你懂吗?“修汝所以”,他教训孔子了,你好好学,把我这个道理懂了,“而后载言其上”,然后把我这一番道理记下来,做成一本书吧!

我们中国文化,在古代讲到学问是两条路,孔子在《论语》里说“博而后约”,先求渊博的知识,那是打基础,最后是深入一门,所以专家就是深入一门。但是像现在的所谓专家,不一定博,因为其他的多半不懂。其他不懂很严重,要博而后约,先要普遍的各方面都懂,这个是博,是通才,为政的人就是要通才。我在别的书中也讲过,我说现在几十年下来,证明无学问的人当家做主,比知识分子专家、比资本主义问题更多。我说将来专家专政,人类惨了,因为他只懂一科,难免有所偏颇。所以政治是要通才,“博而后约”,不是通才不行。不过,专家当政现象在数十年的历史经历中已充分显现,事实胜于雄辩,不容置疑。下面一段也是在中国文化史中有名的故事,我们先把文句圈点了,很快地可以讲过去。

下页:鸟也有神通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