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列子臆说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得道者的特点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这是得道的境界,他统统告诉我们了。所以能够透过形相,而到达无形相那个本体的境界,“彼将处乎不深之度”,这个人他得了这个道,处在什么境界呢?处在无法测量的深度。印度文化在佛经中讲波罗密多,是度到彼岸;也就是到那个不可思议、不可知、无量无边的境界。道家则讲“处乎不深之度”,同样一个道,表达的方法各有不同。

“而藏乎无端之纪”,那么这个道在哪里呢?一个人到达了这个境界,他的讲话动作、所做的事情,没有办法推测。看起来同我们普通人一样,吃饭穿衣,什么都一样。端就是开始,无端就是佛家说的无始。所以佛经里说如来的境界有一个无见顶相,永远看不到他的头顶,拿中文来解释就是“藏乎无端之纪”。“游乎万物之所终始”,这个道是无始终的、没有边际的,是圆满的,开始到终止是个圆圈,这样就是得道的境界。他用三句文学的描写,把哲学的道理、实际工夫的情况,都表达出来了。

所以到达这个境界的人,他行住坐卧都在道中。“壹其性,养其气”,静也好,动也好,都在自性中,拿佛学来讲是观自在,是无处不自在。随时随地都是养气的工夫,不是养呼吸之气,是养生命本有的气。“含其德”,佛家讲功德,他说这个修养的境界,一切功德都圆满。“以通乎物之所造”,和宇宙万物同体,合一了,与万物同化了。这一段形而上的道理,非常高。

“夫若是者”,他说能够修养到这个境界,得道的人,“其天守全”,他的生命本来是圆满的,天命所赋的那个生命是根本圆满的。“其神无却”,他的元神没有恐惧,也没有什么抗拒。后来理学家程颢在《定性书》中说,“无将迎,无内外”。“无将迎”是用《庄子》的,“无内外”是用了佛家的。其实道家的列子、庄子都常讲到内外的问题。“物奚自入焉”,因此外面的境界打不进来,因为他没有内外的分别,外物就是他,他就是外物,这是得道人的境界。

下页:醉酒者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