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另外一个故事。“中山公子牟者”,中山是河北一带,春秋战国时的重要军事地区。公子牟是“魏国之贤公子也”,贤公子是我们现在讲的“公子哥儿”,这是从旧文化的通称来的。普通人家的孩子不能称公子,要世代有功名爵位、书香官宦之家的后代才能称公子。“好与贤人游”,他不因家里有地位有钱而做吊儿郎当的事,他喜欢学问道德,喜欢跟有名气的学者做朋友。“不恤国事,而悦赵人公孙龙”,他对国家的事不管,而喜欢赵国的公孙龙。公孙龙是春秋战国时的名家,诸子百家之一。所谓名家,就是讲逻辑的哲学家,邓析、公孙龙啊,都是名家。“乐正子舆之徒笑之”,乐正子舆这一班政治家,就笑这个公子牟。
“公子牟曰:子何笑牟之悦公孙龙也”,他说你们为什么笑我跟公孙龙往来呢?你们不同意吗?“子舆曰:公孙龙之为人也,行无师,学无友”,这是政治家对哲学家、逻辑学家的批评,这话很严重,因为我们中国文化重师承,重传承。孔子讲尊师重道,师道讲传承,传承老师的经验,自己少走几十年的冤枉路,这是重师承的道理。子舆就说公孙龙这个人行为上没有师承,学问上没有根据,也没有朋友——所以师友与一个人的成就前途大有关系。孔子的学生曾子就讲过这个话,师与友两方面不可以缺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尤其是一个领导人,任何一个团体单位,领导人必须要有师友帮助,所以良师益友是文化的中心。
他说公孙龙这个人既无良师,亦无益友。“佞给而不中”,佞就是喜欢不成才、不正规的人;虽不算邪,也等于邪。不中(音仲)是不对的。“漫衍而无家”,又散漫,学问乱七八糟,没有自成一家,没有一个系统。学术应该有一个专长,他没专长,什么都会,而什么都不到家。“好怪而妄言”,他喜欢古里古怪的事,乱讲话,爱辩论。“欲惑人之心,屈人之口”,喜欢论辩,学哲学的嘴巴会讲,迷惑别人的思想,拿论辩的方法封住别人的嘴巴,让人讲不出话来。“与韩檀等肄之”,诸子里有一位韩檀,公孙龙和韩檀这些人交往,很放肆、大胆、狂妄,看不起人。子舆就把公孙龙批评了一顿,说得一毛钱不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