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列子修行第二步,“五年之后”,不同了,“心更念是非,口更言利害”,这是什么道理?这是个大问题。所以少数修道学佛、多年用功的,能够得到清净;不过,等到你有一点进步时,反而杂念妄想不能清净。这是什么理由?俗话讲“新造的茅坑三天香”,开始打坐学佛,又清净,好得很。就是佛教的话,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越来越远了。我们做工夫也一样,刚刚上路啊,感觉得益很多,以后反而不对了,心念不能清净。拿现在一句话,这是科学的问题,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是必然的现象,精神越健旺,思想越不能停止。
几十年前,许多老前辈骂一般年轻人学佛修道没有用,连一个心念都不能死。我那时年轻,比你们调皮多了,我说你不要吹牛,你老了嘛,火气快要完了,当然容易清净啊!把他气得哑口无言。但是这也是事实,人到了晚年,生命力量减弱了,比较容易清净,那不是真的清净哦,那是阴气的境界;能够在精力旺盛的情况下把妄念空掉,身心清净,这是工夫,这是道。等于一个人有千万财富,撒手而布施,那是你布施;如果你一毛钱都没有,而说根本看不起钱,算了,那是你没有钱。尤其生理上的工夫,更是如此。
这个道理就是空与有之间有个交换的作用,所以清净到极点最后反而是不清净,这一点诸位要特别注意。《愣严经》中富楼那提出来问佛,这一念无明从哪里起来?佛的答复是“觉明为咎”,明到极点时,无明反而起来;也就是《易经》的道理,阴极就阳生,阳极就阴生。用功之难,由此可见。
这里就说到五年之后,反而妄念不能止息了,其实不是不能止息哦,这个里头还有一个秘密,“心更念是非,口更言利害”,上一段叫大家注意“不敢”两个字。这一段要注意一个“更”字,这个不是普通的“更”,意思是一切是非利害的关系你非常清楚,清楚得不得了,清楚到比普通人更深人的程度。“老商始一解颜而笑”,这个时候,师父总算把脸上绷起来的细胞松弛拉开了,对他笑笑,有奖励的意思。
如此修学到了“七年之后”,无所谓是非,“从心之所念”,并不是不动心哦,并不是说不起心动念,而是起心动念时“更无是非”,起心动念之间没有是非了。“从口之所言,更无利害”,这第三段重点在“更无”两个字,并不是不动念哦!有念,叫做念念清净。所以你们诸位年轻同学,以为学佛修道念念清净,有一个清净境界的念头,那个就是“非”,因为这个清净境界掉了,就不清净了,这个就是在“是非”中,都不是的,这个要注意。列子自己报告,“夫子始一引吾席而坐”,这时老师开始对我更客气了,招手说你来吧,才让我坐在前面的座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