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列子臆说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神奇的学驾驶方法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 字号:   )

“泰豆乃立木为涂”,泰豆用竹竿或木头,在路上插起来,后来学练武功,梅花桩就是这样练,“仅可容足”,中间的距离只够一只脚穿过去。“计步而置”,计算一步一插,一个转弯,很小的转弯,等于现在学驾汽车,怎么转车子,当两部车子夹住你时,如何转出来,这是驾驭。“履之而行”,然后脚在这些木头杆子之间走,学武功的人也要练,我们以前学拳、学武功也是这样练,一步都不准乱;如果碰到衣服,竹竿子倒了,就不行。“趣走往还,无跌失也”,在这些木头竿子之间跑过去,跑回来,或跑五十次,或跑三十次,木头不倒,自己也不跌倒才可以。所以骑马驾车先学走路,怎么转弯,怎么退后。“造父学之,三日尽其巧”,只学了三天,就学会了。

“泰豆叹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这一大段非常重要,文字很好,为了讲解方便,只好中间把它切断。这个师父三年没有教他,他没有怨恨,不埋怨,不牢骚,更谦虚,更诚恳。这样好的人,有这样的决心,所以三天就学会了。如果是一个浮躁的人,没有修养,没有根器,不可能一学就会,所以还是他自己的诚恳、恭敬使然。由此可知,一切成功都在于自己,纵然有名师,自己不行,也不会成功。看了这一段就懂得人生,做人做事,学本事,都是一个道理。泰豆一看他三天就会了,也佩服徒弟,就教他。

下面就是讲理论,任何一个技术,要学好就要懂学理,不懂学理是学不好的。学佛学道也是这样,经典不看,理论不研究,以为只要打坐就会坐出来,坐出来什么?又不是老母鸡孵蛋,所以不通学理是不行的。

“凡所御者,亦如此也”,他说你懂了这个原理,要驾车、驾马,道理都是一样,工夫理论一齐学。这些竹竿插好,转弯抹角很危险,能游走自如才行。假使学武功的话,尤其是学太极拳、八卦拳,这个身体这么游走,钻过来,钻过去,一根竹竿不倒,那要多大的工夫!

“曩汝之行”,曩就是刚刚、以前,我叫你学这个趋走,一根一根木头给你插起来,你在这个弄堂里转,你先学走。“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我们练武功的人都晓得,开始一步一步,一个动作很难很难,到后来根本不是打拳,也不是拳在打你,也不是足在动,而是心在动。心要怎么走就怎么走,处处合于标准,而且比标准还要高明,所以是唯心的作用。

当你技术到了这个程度,就忘记了脚步,只有心动,然后眼睛都不要看了,这里有竹竿没有竹竿心已经知道了。这个境界过去了,“推于御也”,然后你来驾车驾马,“齐辑乎辔衔之际”,六匹马在一起,辔就是马缰绳,两边收过来前面拉住就是辔。衔就是马嘴里衔住的东西,这个马衔铁,普通我们叫马口铁。“齐辑乎”,他说你手里把六匹马的绳子用一只手一抓,指头一扣,很整齐、很统一的。“辔衔之际”,在这个时候已经忘记了马,也忘记了手里的马绳,也忘记了车子。换句话说,这个车子同马、同缰绳就是你的心了,就是与你合一了,心物一体。等于驾汽车驾得好的人,上了车子,用惯了自己这一部车子,车子跟我就合一了,手这么一摆,这么一动,一切都合一了。

“而急缓乎唇吻之和”,这个马嘴里的马衔,你绳子这边拉紧一点,马就晓得你要向这一边转了,“唇吻”,马嘴里绳子这么一拉,这么一转,马就懂要快要慢,或者叫马停下来,它都感觉得到,这就是“急缓乎唇吻之和”。修养到这样高,骑马驾车变成艺术了。

“正度乎胸臆之中”,驾车就是工夫,同打坐一样,端身正坐。赶驴子的也一样,有些本事高的人,故意歪起头来睡觉,那是高手中的高手了;甚至于不把这个缰绳拉住,只叫一声,马就懂了。所以普通人“正度”,就算是普通人,只要心里是一股正气,就是心无杂念,同打坐修道一样,不乱想,没有杂念,“而执节乎掌握之间”,节制六匹马,快慢都可以在掌握之间。

“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你的心里头怎么想,外面六匹马的思想跟你合一了,岂止是心物一元,我、车、马、绳都合一了。“是故能进退履绳”,然后前进后退就在这个马缰绳上面,指头轻轻一拨一动,彼此心意就沟通了。“而旋曲中规矩”,乃至转弯,打一个圆圈,自然都是规规矩矩,没有错。“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成为一个好的驾驭人,不花力气了,一点不用力。“诚得其术也”,这样就是得到骑马驾车的真正技术了。

下页:心物合一的驾驭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