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列子臆说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圣人也不知道的现象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 字号:   )

夏革的意见是,这个宇宙之间有些生命“不待神灵而生”,好像自然生出来,“不待阴阳而形”,阴阳这两个字,我们中国文化到处可以看到,在古书里这是两个代号。《易经》的卦也是用阴阳做代号,所以讲我们的文化过去也是科学,可以说是上古的科学。有一个东西至今西方科学未能突破其范围,那就是宇宙万有生命的两个对立的力量,是矛盾而又统一的。譬如说有白天一定有黑夜,一个人前面与后面不同,乃至同样一个指头,有阳面有阴面,所以“阴阳”两个字,古代是一个专门学问,在诸子百家里称为阴阳家。阴阳家包括天文、宇宙物理、地球物理、人事物理,乃至于政治、军事、社会、教育、艺术,各方面都有。譬如画一幅画,太阳照射的一面,称为阳面,花的颜色就不同,叶子的背面是阴面,阴阳面有区分,画看起来是立体的,这是阴阳的道理。所谓阴阳家,够得上是一家,因为包含的学问非常非常多,连看风水、算命等等都属于阴阳家的范围。所以这个宇宙的生物都是阴阳相合而构成形相,但是也有许多东西不阴不阳、非阴非阳、亦阴亦阳,是所谓“不待阴阳而形”的。

“不待日月而明”,有些生物不靠太阳月亮的光明,自己本身能够发光。有些生命“不待杀戮而夭”,不要等杀才死,自然会死。杀戮不只是人杀人,像杀其他东西,杀鸡、鸭,1念邮都是杀戮。其实以道家的观念,“天生天杀”,人为什么活了几十年会死掉?就是天杀。天杀以后生命并没有停止,死亡不过是休息,休息又来充电,重新一个新的生命,所以道家跟佛家看这个生命是永恒的,没有断绝。我们看到一个人死了,很悲哀;道家佛家则认为死亡是新生命的开始,不是悲哀,是恭喜。所以中国文化,八十岁的老人死了,挽联是送红的,觉得是福寿全归,好像办喜事一样。这是“不待杀戮而夭”,就是自然的死亡。

也有许多生命,“不待将迎而寿”,将就是将养,现在叫保养。“将迎”这两个字,将代表保养,迎是等待,要保养等待下个转变。等于说,要好好保养自己的生命,等待明天的演变,这就是“将迎”。凡是宇宙间的生命,天然活得很长就是“不待将迎而寿”。譬如阿里山那一棵神木,谁去保养它?谁去“将迎”它?都没有,可是它能够活得那么长久。

他说另有些生物“不待五谷而食”,不要吃米、麦子、包谷之类的五谷杂粮,都不需要。譬如乌龟,吃空气可以活千百年;练气功的就要抓乌龟来学学看,把它用石头压住,多少年不死。你在很静的地方听,它这个脖子慢慢伸出来,自然吸气,吸了一口很长的气,跟着把头及四肢都缩进来,半天都不动,就是这么呼吸。另一个道理是瑜珈的道理,空气里有养分,它吸进来,所以不需要吃东西也可以活几千年。因此我们给人家祝寿,画个乌龟或白鹤祝贺。白鹤睡觉时,鼻子对着屁股,自己里头通气,不靠外面的呼吸,这些东西都是“不待五谷而食”的。

还有些生物“不待缯纩而衣”,缯纩代表丝织品,是古代的衣料,缯是细的绸子,纩是粗的。他说有些东西,不靠外物自然有衣服,像鸟类、动物等,都有天生的羽毛当衣服。现在男女服装还有些是纸做的,卖得很便宜,不用洗就可以丢掉,不晓得你们诸位穿过没有?我懒得穿,心中观念上觉得不对,我又不是死人,不是鬼,为什么穿纸做的衣服?

“不待舟车而行”,有些生物不靠船,不靠交通工具,自己能够走路。他说这些生命“其道自然”,这个道不是修道的道,是讲一切的法则,包括生命的法则,自然会活着。宇宙间有各种不同的现象,要分析这一段,就属于博物的范围。中国古代有一本《博物志》,是晋朝的一个宰相张华著的,书中有许多问题,是世间一般知识所不能解答的。科学进步到现在,只解答了一部分,譬如说,有一个大问题至今解答不了,人是怎么来的?究竟从哪里来?这个生命的问题,人类努力了几千年到现在还不知道。所以人类号称自己有知识有学问,那只是自吹罢了。这里最后一句结论也讲,“非圣人之所通也”,这许多问题,连得道的人都不完全了解。

下页:大禹到过的奇俗异土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