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列子臆说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愚公移山 金石为开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 字号:   )

他又说了,“太形、王屋二山”,这个太形就是太行山,和王屋山这两座山都在中原,是有名的名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七尺一仞,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古代的冀州,比现在河北大,河北在冀州的南部。这两座山在冀州的南部,河阳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北山有个愚公,九十岁了,他的房子对着山,“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一开门就看到山,挡住他的出路,走路要迂回,另外转一圈。“聚室而谋曰”,他就把同宗召集起来,开大会商量,“吾与汝毕力平险”,要同宗团结起来努力,把这两座山铲平,“指通豫南”,通到河南的南部,“达于汉阴”,一直通到湖北汉口。现在人还可以打这个妄想,因为有开山机啊,慢慢来;他当年一个人,九十岁了,召开大会,他的同宗“襍然相许”,都听他的,可以可以,干了。“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他的老婆出来反对,她说凭大家的力量,连旁边一个小山魁父也搬不动啊,你们何以能够把太行山、王屋山平了呢?“且焉置土石”,更何况把这些泥巴放到哪里去啊?“襍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大家就讲了,那很简单,把这些泥土送到北边渤海去。“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因此他带领子子孙孙,挑担的,运泥巴的,挖这两座山,“三夫叩石垦壤”,三夫不是三个人,是轮三班开山运泥土。“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隔壁邻居太太,有个遗腹生的孩子,才七八岁,孤儿寡妇也愿意去帮助开山。“寒暑易节”,一年过了一年,天气冷过了热,热过了冷,一年只回家一次,那么努力。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黄河转弯处有个小地方叫河曲,有个聪明人,就笑他做这个笨事,劝他不要做,“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个古文写得很好,很美,说你做的事情太过分了,你太没有智慧了,年纪九十的人,以残年余力,剩下的一口气,你连一根山的毛都拔不了,又如何能对付山那么多泥巴石头啊!

“北山愚公长息曰”,这位老头子听了他的话很感叹,长长地叹一口气讲,“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他说你的心啊,成见太深了,坚固到动摇不了,打都打不动,一个人成见来了,什么办法都没有,“曾不若孀妻弱子”,你还不如我隔壁邻居那孤儿寡妇,他们就有志气,你没有志气。他说我晓得我年纪大了,“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我要是死了,还有儿子呢,“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儿子还有孙子,一代一代做下去嘛,我总要把这两座山打掉。“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两座山不会长大,我们的子子孙孙做他一万年、两万年、十万年、一百万年,你看我把这个山平不平得了!“河曲智叟亡以应”,这个聪明的老头子听了,没话讲,屁都不敢放了,答不出来了。

人就要那么有志气,上面说了那么多,天地之间那么大,很多事情不知道,你如果有志气一代一代地努力,继续研究,就被你搞通了,就是这个话。所以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大概我们中学课本都念过,在《列子》里全文记载,表现了最好的哲学意义。人为了求学问知识也好,要成就事业也好,要不断地努力才有成就;如果是聪明人,永远没得成就的,因为聪明人一旦晓得后一步怎么样,就懒了,不想动了。

愚公这个笨人笨到这个程度了,故事还没有完,“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中国的古书讲,深山大泽必有龙蛇,这个管蛇的神一听到这个老头子的话就害怕了,马上向玉皇大帝报告,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比神还厉害,□惧其不已也”,他真地挖个几千百万年,子子孙孙搞下去,这些蛇子蛇孙就没有地方养了。“帝感其诚”,玉皇大帝听说他那么诚恳,这样好一个人,想要帮他一下,“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就派了夸蛾氏的两个儿子,一个人背一座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个背到东边,一个放到甘肃的南部,一下就把二山移开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山背走了,一路的平原下来,直到湖北。不过平原太开阔也不好,历史上都是战场,三国时代都是在这一带打仗,成为军事必争之地,可见愚公移山还是移得不太对。

下页:夸父为什么追日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