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列子臆说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如何消灭盗乱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 瀛楀彿: 鍗�銆€鍗� )

郄雍失踪了,被坏人杀了,晋侯听了非常惊恐,立刻把赵文子找来,告诉他这一件事。“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真给你说准了,郄雍会看相,你大概会算命,怎么把他算得那么准!郄雍是死了,“然取盗何方”,这个社会那么乱,应该怎么办啊?有什么方法?

“文子曰”,这个赵文子讲,“周谚有言”,周朝的周公、文王、武王是建立中国文化的中心人物,周朝流传下来的话,“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这一句话我们注意啊!经常在书上看到,它是出在这个地方,这是两句名言,尤其是一个做领导的人,当然非要精明不可,但是精明要有个限度,而且精明更不能外露,这是中国做人做事的名言,“察见渊鱼者不祥”,一个人眼睛太好了,河里有几条鱼都看得清楚,那是不吉利的,这个人会犯凶事,再不然将来眼睛会瞎。这个道理在什么地方呢?譬如我们在儒家的书上可以看到,孔子有一天,带颜回一班同学到鲁国的东门去看泰山,好像开同乐会一样。孔子看鲁国的东门时,就问这一班同学,东门有一条白练,像白布一样在走动,不晓得是什么东西。等于孔子测验大家,你们看不看得见啊?结果大家都戴近视眼镜了,看不见。孔子说你们视力太差了,连我老头子都看见鲁国东门有一条白练在走。颜回在旁边说,老师啊!不是一条白练,是一个穿白衣服的人骑在白马上,跑得很快。孔子一听很惊讶,看颜渊一眼,愣了半天不说话,摇摇头。拿我们现在医学来讲,颜回读书用心太过,把精神外露了,所以四十来岁就走了。这是以道家的观点,从生理学上来讲保养精神的道理。

这也是讲做人的道理,觉得自己非常精明,精明里头聪明难,糊涂亦难啊!由聪明转到糊涂是更难!所以精明得太过分了,什么小事都很清楚,“察见渊鱼者不祥”,就是不古利。这一句话,我们为人处世千万记住,随时可以用到。有时候在处理一件麻烦事时,你只要想到这个道理,就可以完成很多好事,成就很多事业,自己人生也减少了很多麻烦。

“智料隐匿者有殃”,一个人的智慧很高,很聪明,别人家的隐私虽然你不一定看到,但是一判断就知道。这并不是好事,会有祸害的,这一种祸害的原因那就很多很多厂。

这两句是名言,我们现在只是照文字的讲法,而真正运用在人生的境界上,有很多方面。不过注意!也有用反了的,为了这两句话,守住原则不知变通,你绝对变成一个大糊涂蛋,那必然注定失败。所以,运用之妙,还是在于智慧,这是第一点。他这两句话也就解释郄雍之所以被杀了,就因为犯了这两句话的毛病,精明太露,福德、福报就差了。

第二点他说治盗,处理社会的盗乱,这是政治哲学的原则,“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他说一个社会国家没有坏人,没有强盗,那要在文化教育方面着力才行,国家要重视贤人---有道德、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才是。

我们中国文化,自上古以来,不管儒、墨、道,哲学思想始终是尚贤。孟子更提出来“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贤是贤,能是能,是分开的。我们现在看到选举的宣传,也是选贤与能,“贤”是有道德、有学问、品德好的人;“能”是有才能,参与、指导政治思想,领导做行政工作的人。如地方首长,要能干,要有才能。不过,学问道德很好不一定有才能啊!有些人学问非常好,但遇事拿不出办法,团团转,然后睡不着,还吃镇静剂,这是无才能。如果是能干的人,哪怕他学问不好,办起事来干净利落,事情到手马上就解决了,不管什么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一大堆,都拿得出办法来。

《列子》这里把贤能笼统地概括在一起,所以说“举贤而任之”,要社会好,是靠教育文化的力量。这个教育不是狭义的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现在的电视教育、报纸教育以及广告的宣传教育都包括在内。“使教明于上”,在上有昌明教化,建立一个泱泱大国,一个真正文化的教育风气,“化行于下”,使国民道德得到养成教化。“化”字要特别注意,“化”字不是严格的教育,是自然的影响。我们到一个公共场所,看到人人衣冠整齐,我们不整不齐的,穿拖鞋、头发又乱,立刻自觉不妥了。所以“化”是感化,是无形的。所谓教育这个“教”字,旁边一个文章的“文”,解释是“教者效也”,效果那个“效”,教育是一个效果。

还有一个道理,“教”字右旁,现在写这个征稿“攵”字,过去是写成“攴”。我们小的时候书读不好,背不来,老师用桌上一个戒尺,我们南方叫格方,就是打手板。所以古人说“棒头出孝子,杖下出良臣”,对老师来讲,杖下教出来的学生会做状元,将来了不起,做忠臣孝子。“教者效也”,所以“教”字旁从“攵”,“攵”就是扑挞;“化”是无言之教,自然受影响、受感化。如果教也教不了,化也化不动,那就要用刑法了。中国法治的哲学,刑法的哲学,也是属于教育的范围,因为实在教不了,没得办法,所谓一家哭不如一人哭,对于一个妨碍社会的害群之马,只好去掉,所以刑法也属于教的一种,是教的分化。

下页:什么是神道设教


| 鐗堟潈澹版槑 | 鍙嬫儏閾炬帴 | 璁句负棣栭〉 | 鍔犲叆鏀惰棌 | 鐣欒█寤鸿 | 鍏充簬鏈珯 |
鑸嫢浜虹敓缃懧疯埇鑻ュ鑸� 鐗堟潈鎵€鏈�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杈絀CP澶�05000881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