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息”的修炼
来源:儒学深究 作者: ( 字号:   )

在中国文学中,一个人年纪大,头发掉光了,形容为“牛山濯濯”。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孟子》这里。

牛山是齐国郊外的一个山,孟子当时所见到的,是一个光秃秃的山,等于高雄近郊水泥厂后面的半屏山。十几年前我去高雄时,山上还有树木;经过十几年的挖土炼水泥,以及工厂烟囱的烟尘喷洒,山上草木不生,已经不成其为山了。孟子当时所看到的牛山,就和人剃了光头一样,完全是光溜溜的。

孟子说:试看牛山,那么光秃秃的,连小草都没有,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没有人去保养它,而又位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的郊外,所以一般市民老百姓为了方便,都到山上砍树来当柴烧。大树砍光了,刚刚长出的小树,又砍下来了;就是长出来的草,也被老百姓放牧牛羊吃光了,于是牛山永远长不出草木来。这并不是山林的本性不长草木,而是因为人事的关系,把草木弄光了。可是一般人,看见牛山光秃秃的,就以为牛山不会长草木,这怎么是山林的本性呢?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他说:人天生就有良心,有仁义,为什么到后来会变成没有了呢?那是受了环境的刺激,等于山上的林木,天天用斧去砍伐,放牛羊去吃草,就是最美的山林,也要变成不美了。人本来有良心的,只是遇事受了刺激,社会给了他痛苦,以致忘记了本性的善良,在外界的影响之下,失去了善良之心。

这里孟子是讲修养工夫,他的真工夫来了。前面他讲道的理论,我们还得讨论他一番,现在讲到真工夫了。他说人不可“旦旦而伐之”,这句话,青年们要特别注意,很多文章中,都引用这句成语,意思就是天天继续不断地消耗。例如,嗜好打牌的人,天天打牌,消耗精神体力,几年打下来,终于有一天,突然倒在牌桌上死了,这就是“旦旦而伐之”的结果。有的人,吸烟数十年,烟瘾越来越大,劝他不要抽,不可“旦旦而伐之”,可是他不听,结果也是罹患肺癌,要开刀治疗了。男女之间也如此,所谓“人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也是“旦旦而伐之”。所以这句话,已被广泛地引用,尤其是修道的道书上,用在生理卫生和饮食男女方面,特别引用这句话来提出警告。尤其是酒色两字相连,更加严重,指为“犹如双斧伐柯”,好像是两把斧头在砍,人的生命像一棵树一样,酒色就是两把斧头,“旦旦而伐之”,没有不砍光的。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现在,孟子讲到养心的工夫。他说:不论山上的树木也好,人的身体生命也好,心里的思想也好,要给一个宁静休息的生长阶段。

这个“息”字要注意,后来中国的道家,把呼吸的气叫做“息”,就是根据《易经》上“盈虚消息”的“息”而来。后来佛家天台宗修小止观,叫做修息。呼吸并不是“息”,是当呼吸调匀充满了,在不呼也不吸之间的那一段,叫做“息”。所以我经常告诉学佛修道做工夫的,去观察刚生下来的婴儿,躺在那里睡觉,一呼一吸,胸口起伏,在此呼吸时,不一定是睡着了。真正睡着时,是胸口起伏突然停止了一下下,不呼也不吸,这个时候就是“息”。生命的成长,就在“息”这一阶段,所以修止观、做工夫、养气,乃至修瑜珈术,作呼吸观,最重要的是这个“息”。

所以孟子做工夫的体会,也告诉我们,不管植物、动物,生命的成长,就在“其日夜之所息”,真正的休息,就是放下一切不管。休就是放下,息就是一切平静下来,不管、不动,就是休息,这是做工夫最重要的。念佛的也好,参禅打坐的也好,修止观的也好,修道家也好,修密宗也好,大原则就是“息”,不到“息”的阶段,工夫就白做了。如果只是一肚子的妄想,这样想想,那样搞搞,有人吸气把空气吸到丹田,那有什么用?丹田那里,是腹腔中的大肠的部位,把气灌到大肠,通大便而已,那并不是“息”。“息”者心念静止,呼吸静止,才叫做“息”。不要以为这只是理论,这就是工夫,孟子做到了,他如果没有做到这步工夫,就说不出来。

尤其他讲到“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令人感叹!读前面他与告子的辩论,只有哑然失笑,夫子是夫子,圣人是圣人,但读到这里,不禁肃然起敬,孟子到底是圣人的修养,与众不同,工夫非常踏实。

下页:正子时的平旦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