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名泉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山西太原晋祠三泉
来源:中国名泉 类别:风景名胜

从太原市南行40 里,到达悬瓮山脚下,有一处山环水绕,古木参天的园林.这里的百余座殿、堂、楼、阁,古色古香,造形优美,还有那著名的周柏、隋槐,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这便是我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之一——晋祠。

晋祠始建于北魂,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唐,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姬燮即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人们缅怀叔虞的功绩,便在这晋水源头修了一所词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

晋祠的山美,树美,建筑也很美.然而,最令人陶醉的要数那甘醇清凉的晋祠泉水。

晋祠有三泉,即善利、圣母、难老三泉.这三股清泉为晋祠增添了小桥流水的情趣,曲径通幽的意境.信步园林,只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渠澈水.殿下有泉,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问涓流潺潺,如丝如缕: 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线充足,游鱼、碎石、水草,沥沥可见.当年李白游晋祠,曾赞曰: "晋祠流水和碧玉,傲波龙鳞沙草绿."

经勘查,悬瓮山和山前倾斜平原的疏松盖层下面的基岩面为一东西向的三级阶梯构造.此阶梯是由大断层造成的.第一条断层在山脚下,落差约100米,此断层使原来在山顶上的本溪统页岩落下来为第四系坡积洪积物所覆盖,构成第二级台阶.第二条断层在第一条断层的东面,使原来在山顶之上的砂岩落下与灰岩直接接触而构成了第三级台阶.中间的台阶由于受两个断层的影响,受地质动力作用最强,造成张裂隙发育.这些裂隙又受地下水的侵蚀、溶解,成年累月地扩大,以至形成了溶洞.悬瓮山石灭岩中的地下水,就是从中间台阶的溶洞中涌出,并冲破松散益层而成泉的。

晋祠水源的补给,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靠汾河何水和大气降

水的补给.蓄水构造获得的补给,尽管在水量、水质、水温等

方面都有较大变化,但经过长时间、长距离的渗流、混合、滞

留与调节,使泉水不因季节性的气候变化而变化.晋祠泉的涌

水量四季稳定在6480 立方米/小时上下;水温恒为17℃

;矿化度保持在0.7 克/升,水质经久不变,清澈晶莹.据

《晋源县志》载: "晋水无蛭,有亦不鸣."这无疑是与晋泉

的水温、水质有关。

晋祠三泉的水从洞中泊泊流出,千年不息,昼夜不舍,世代为

人类造福.早在公元前4S3年的战国时代,晋祠泉前已修建

渠道,使用泉水浇田.经历代人民的不断修缮,到宋时,晋祠

一带己呈现出"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的景象.现在该泉

是太原市的重要水源地之一,除了供应居民食用之外,还广泛

使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生产诸方面。

下一页:陕西临潼华清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