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名洞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龙潜芙蓉堂乐洞
来源:中国名洞 类别:风景名胜 ( 字号:   )

堂乐洞,古名"小桃花洞".位于湖南省西部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西郊,寨阳乡政俯所在地附近.由吉首驱车出城,沿恫河西上,驰20华里即可达洞府。

清乾嘉年间,湘西黔东一带苗民起义反对满清,当时义军吴八月部将杨鼎元率寨阳起义军进堂乐洞熬硝、打铁制造兵器,当地苗家就叫堂乐洞为"窟蹁堂乐"."窟蹁"苗语为"洞"的意思,"堂乐"则是"打铁"的含义,翻译成汉语即是"打铁洞".现根据苗语定名为"堂乐洞"。

堂乐洞是一条极为复杂的洞穴系统.由一条主洞和若干支洞组成,有上、中、下三层洞穴.上层较短,中层最长,下层为间断性地下河,平时地下河时显时隐,雨季时,则地下河全部过水.堂乐洞全长经探测的约2.5 公里,宽度较大,高度除出口处较低外,其余各洞段都在10 至25米之间.该洞有三个自然天窗通凤,又有一条地下河淙淙流淌,因此空气清新,毫无郁闷之感.洞内景色非凡,堆积物和溶蚀形态千奇百怪,类型众多,色泽艳丽,却富有苗家风情,游者无不拍手叫绝,纷纷赞叹真是"龙潜芙蓉国,景胜桃花源".现在洞内已有部分主要景点对外开放,它们是: "击鼓传情"、"卧狮坪"、"月下情深"、"百鸟会瀑"、"龙潜谭底"、"深锁峥嵘"、"一线透天门"、"双龙渡食"、"石花溪径"、"观景岩"、"宝石花山"、"南瓜洞餐"、"迷君亭"等。

此处无声胜有声由宽敞的洞门入洞,首失见到的一个形状古朴瘦削的大古树蔸,托着一个天生的石鼓.鼓旁,一苗家青年敲打鼓边;鼓的正面,一黛帕(妹子)手拿鼓槌,正在击鼓.这对恋人以"击鼓传情",尽兴欢畅.鼓声对快时慢,忽重忽轻,时像瀑布泻入深潭,时像溪水叮咚淌过山弯.鼓声催起螺蛳爬上峰,唤起群猴满山跳,就连鼓台前面的山脚下,一位老寿星也不甘寂寞,高兴得拄着龙头拐杖,步履蹒跚,神彩奕奕,为一双男女"击鼓传情"叫好.正是"苗家花鼓音连音,山欢水笑人多情;千年石鼓传浓意,此处无声胜有声."过"击鼓传情"景点,绕过青石湾,便到了"卧狮坪".但见一头毛光油亮的青狮正在洞床前的小岗上卧着不动,昂首张口,正吮吸着从洞顶滴下的甘露.这只滴水形成的"狮子",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难怪还流传着它的动人故事.可是游人为了观赏前面的山光水色,异常奇景,也就无暇再聆听故事了。

有情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离开"卧狮坪",翻过一个小石坳,前面就是"月下情深"景点.洞体的半坡上,生长着一根石笋,仿佛是一对情人,相互依偎着,拥抱着,相互凝望,感情显得那么真挚、炽烈与深厚.传说,大的是苗家寨主的独生女,长得眉清目秀,绣花、诗文样样都会.寨主把女儿许给一个秀才,女儿却钟情于一位农家后生,此外还有一位猎人求婚.寨主决定考试选婿: 秀才完成三篇文章;猎人用箭射完一棵大青树的全部叶子;后生去西天取回花鼓,谁先完成,谁就为女婿.考试那天,秀才从窗口看见猎人还没有把树叶射落一半,就得意地叫寨主的女儿,给他筛过一杯香茶,并吟了一首诗: "箭射树叶日偏西,西天取鼓尚未归,文章只差三行字,对面筛茶是我妻."正在得意之际,门外响起花鼓声.寨主女儿当即给秀才奉上一首: "退我茶来还我盅,门外花鼓响咚咚,有情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吟罢,她就跑出门外,在月光下两人依偎拥抱,身影不离,化为亘古双影。

从"月下情深"景点向前,有一三岔口,有悬崖,顶上有一个古老黄寨,寨前有一股清泉从岩孔中涌出,经过光滑的青石板流入深潭,再泻下悬崖绝壁,形成一帘秀丽的瀑布,自上而下,挟着水势,带着巨大的回声,轰隆隆冲入潭中,激起晶亮的水花,使洞厅充满生机和动感.更有数不清的飞禽,相会于瀑布两旁,各献技艺: 孔雀展开了华丽的羽屏,锦鸡翘起了五彩尾巴,相思鸟放开了婉啭的歌喉,喜鹊满枝起舞.此景称"百鸟会瀑"。

从三岔路口下木桥,过石湾,就到"龙潜潭底"一景.潭水虽浅,却气象万千,终日云腾雾蒸,紫气缭绕.从洞顶下垂的钟乳石似帐如馒,五彩缤纷.四壁明珠,熠熠发光.水里龙头、龙须、龙身、龙爪、龙鳞和龙尾,隐约可见,又似在祥云里闪烁着灵光一样。

洞中有洞洞更奇,天外有月月更媚由"龙潜潭底"转向一线天,洞体曲折而深长,石壁峭然对峙,上狭下宽,形势险峻,实乃鬼斧神工的杰作.有一线天光从洞顶狭缝中射入,其势高险,给人以"千寻通地脉,一线透天门"之感,称一线天为"深锁峥嵘"景点.由"深锁峥嵘"向前,穿过石壁长廊,即到下层洞向中层洞的通道处,向上就到中层洞厅.再向上,过十道边石坝,眼前突然有一扇石壁,拦断去路.然而只要猫腰低头从一道小石门钻过去,就豁然开朗,到达上层洞厅,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趣.在上层洞厅的高高洞顶,有一圆形通天洞口,宛如一轮皓月高挂中天,每当月中望日,月满星稀时,从天窗望月,双满天穹;朔日望月,月中弯弓.更兼满厅岩浆凝聚万千,似人如兽,满洞生气勃勃,真是"洞中有洞洞更奇,天外有月月更媚",这景点称"望月楼",是洞天一绝。

过望月楼,回至"龙潜潭底"附近,就是一座高5米、长近10米的洞内天生桥,人们叫天生桥为"接龙桥".从天生桥的形态看来,一大一小,如两条龙的嘴部相接吻,又像"双龙渡食",故命名为"双龙渡食"景点.桥的两端都有石笋似人,苗条秀气,风采逼人,称为"龙女"。

两崖壁立倚天开,一道飞泉天上来从"双龙渡食",顺大厅在前走,即是石花溪,长1200 多米,宽1米,深3米,两壁矗立,是一条时隐时现的地下河.说明该地下河以下又有新的地下管道形成,故平时有的河段无水,只有雨季时,全河段有水.该河流水潺潺,诗情涓涓.石花溪水不是从山外溪沟里流来,也不是从洞顶的天眼瀑布里泻下,而是从洞内千千万万条细小的岩石缝里渗出来,汇集而成的,清亮明净,甘沁心扉.在弯弯曲曲的甬道内,聆听流水回响四周,典雅、迷人、宁静,犹如步入梦幻的境界,仿佛是古琴曲"高山流水",又似"阳光三叠".石花溪两壁,大大小小的钟乳石,或直立,或倒悬,似笋如柱,似人如玉,似禽如兽,似花如草,千奇百怪,美不胜收,故称"石花溪径"景点。

溯"石花溪径"住里走,不时即到"观景岩".登上"观景岩",景区全貌,尽收眼底,洞壁洞顶的奇景异石历历入目;回头俯视,众石景皆俯伏,洞体如巨室广谷,深远宽阔,洞顶薄雾缭绕,迷茫一片,更增高逸之感。

山亦有情洞有意,不知不觉醉其中下了"观景岩",当你还留恋那仙宫神阙般的洞景时,眼前又忽然迎来了一座五彩缤纷的花山.因为山上所开的花全是石花,所以人们称它为"宝石花山".石花山上,珊瑚状的玉石花,下黑而上白,争妍斗艳.花树上,大大小小的花枝和花朵,迎风招展,处处飘香.花丛中,小石笋各具姿态,生气勃勃,仿佛是山乡里的牧童在采摘鲜花,追逐蝴蝶.也有些似年轻的黛帕,在登上高高的悬岩,手捧笑腮,向远处送去一首首曲调优美的山歌.使人游之观之,不知不觉陶醉其中。

过"宝石花山",到南瓜洞,清泉碧池,见一泓碧水,四周长满珊瑚石,水清见底,白石晶莹,显得一池玉洁冰沁之意.过水池往回走,至泉井,见一股甘泉,从岩底涌出,又从洞床潜入于其下20米复出.井深3米,水质清凉甘冽.井外有石龙数条,盘旋其外,或高或低,或粗或细,戏于水中.在各龙之间有弹丸之石、饼状之石,为洞穴珍珠,或洞穴石饼,实系以碎石等为核心,在翻滚之时,碳酸钙层层沉淀,层层加粗加大而成.过泉井,到"送君亭".亭前,立有石钟,"竖有石塔,挂有石幔,生有石树,开有石花.亭子中间,有两根并肩相倚而立的钟乳石,像是向游客挥手送别之意.从"送客亭"沿地下河走不多远,即从低矮的洞门出口。

堂乐洞以秀美精巧、精妙绝伦、诗情画意的洞穴景观和苗家风土人情的人文景观,已引起国内外游客的关注.不久将来,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领略这里的地下和地面风光。

下一页:南天一绝燕子洞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