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名岛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秦山岛
来源:中国名岛 类别:风景名胜 ( 字号:   )

从海头湾望西北,一个宝葫芦似的海岛浮荡在烟波浩淼间,这便是秦山岛。

秦山岛位于江苏省赣榆县城岸外8 公里,全岛狭长形,呈单面山形态,东西长1000米,宽200米,面积虽不足0.2 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却相当重要.它像一个英武的哨兵,屹立在连云港的西北方。

秦山,俗名奶奶山,又名神山.明顾乾《云台山志》: "墟沟西北二十里,上有碧霞宫,僧人守之.先名秦山,后因春融屡现楼台人物之状,与蓬莱海市无异,故以神名."这便是神山的来历.因山形东大西小,宛若一张横卧海天之间的瑶琴,所以《云台新志》又称其为琴山。

秦山虽小,古迹却相当丰富.据史籍记载,秦山东首,有秦始皇刻石.《续汉书·郡国志》载: 秦山"去岸百九十步,有秦始皇碑,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八尺三寸,一行十三字.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见也".《水经注》载其内容大体相同.据《云台导游诗钞》作者张百川考证: "秦山东首碑座有云: ‘其碑是李斯大篆,被好古者用船装至江南’."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自始皇令他刻石纪功之后,便开立了碑碣之风,刻字刻画始盛行全国."丰碑隐约访赢秦,万里洪涛莫问津."

(《云台导游诗钞》)始皇碑刻虽然仅存碑座,但到此访古,仍能激起感慨万千!

秦山风景秀丽.岛上山青树碧,五彩缤纷.在山茶花盛开的山沟中,还生有一种名叫郎君子的小动物,大如果,色白微红,有雌有雄,放在醋中蠕动求偶,颇有情趣,是一种稀有的中药,俗名醋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 "产妇手握醋鳖,可以催生."

秦山岛上地质结构比较简单,全岛由石英岩及大理岩构成,夹有云母片岩,云母石墨片岩夹层,岩层走向北西,倾向北,倾角40°~50°,呈一单斜构造.石英岩及大理岩均厚层坚硬,多断裂构造.构造线走向北东及北西向,沿此发育二组节理,节理倾角60°~70°,岩层受海蚀后多沿节理面裂开,成巨大的岩块崩落.片岩夹层受深度风化,成红土状风化壳,风化层剖面厚度达14米。

受海浪的长期冲击以及历史时期海平面的升降变化,秦山岛经历几度沧桑演变,形成丰富多采的自然景观.整个岛屿岸线均受海蚀,海蚀崖高20~50米,崖下部受海蚀,崖上部岩层沿节理断面崩落,在崖麓堆积着直径几米至十几米的巨大岩块.岛的北部及西部现代磨蚀阶地宽150~200米,有15米高的海蚀柱、海蚀穹,海蚀现象非常壮观.岛的北侧及西侧已被蚀去大半,地形上不对称,岛的东西两侧岩滩上部堆积一些岩屑砾石,构成砾石坝。

秦山岛南部有一条砾石连岛坝,自岛向陆地方向延伸,长2.6 公里,北部宽400米,南端尾部宽50米,坝顶高出高潮位0.8米,其厚度(海底以上部分)5~5.8米.显然,该砾石连岛坝为一自然堆积体,物质来自秦山岛海蚀产物,连岛坝的发育阻拦了海州湾南部沿岸的泥质沉积物沿岸北上,造成以连岛坝与赣榆兴庄河口为界,南部沿岸为淤泥质海岸,北部为沙质海岸.沙滩上沙软潮平,海水洁净,是海水浴的一个适宜场所。

秦山东首有三石耸立如人,其中两块尤为高峻,气宇轩昂,渔民称为"三大将军".其旁崖上刻有"水天万里",山西崖上又刻"洪波浸激"四个大字,未具年月款识.山上还有受珠台.《述异纪》: "秦始皇至东海,海神棒珠献于帝前.今海畔有秦皇受珠台."今台址无存,但咏它的诗旬依然流传《云台导游诗钞》:

始皇东海接波臣,

喜得明珠鉴赏真.

水底不需求象网,

夜光宛在献鲛人。

受珠台西侧便是碧霞宫,祭祀女神.进香的善男信女,常携鸡到此放生,致使满山"鸡声祝祝出竹间".俞廷瑞在《赣榆县志》中赞它: "山巅有佛寺,境极幽旷,竹木青葱,四时不改.一拳石浮荡于巨浸中,水天万里,绝非人境,游览于兹,真以为羡门,安期可呼而至."

据传秦山西南还有一条神路.《江南通志》: "水底有神路,三十余里,阔数丈,由岸直抵山下,故老谓始皇筑.洪波浸激,迄今不圯,潮落可搴裳而涉也".《述异纪》: "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观日出处.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辄鞭之,皆流血.秦山神路,就是鞭石成桥之事.迄今神路犹存.每逢潮落,露出水面三四里,宽四五丈,皆乱石堆砌,虽潮水猛勇不能拥走一石.落潮时沿神路淌水可直上秦山。

下一页:小洋岛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