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名岛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东山岛
来源:中国名岛 类别:风景名胜 ( 字号:   )

位于闽南与广东省交界处的东山岛,是福建省的一个大岛.其中以风动右为最著名,另尚有石斋、苏峰山、岣嵝山、庙山等自然风景及八尺门、西山岩、关帝庙、郑成功水寨山故址、黄道周故里、铜山古城等历史古迹。

风动石之景在我国已有多处,但以闽南东山岛岣嵝山东麓的铜山风动石最著名.巨石临海,摇摇欲坠,宽4.57米,长4.69米,高4.37米,重达200 余吨.其形似玉兔蹲伏石上.上小下宽,座是圆弧形,贴石盘处,其尖端仅数寸.如一滚珠,大风一来,悬空斜立,左右晃动.一人用力推之,亦可将如此巨石弄个左摇右晃,堪称奇观.古人誉之为"天下第一奇石".明代进士李楷有言: "五丁有意留奇迹,特为天南表大观"。

东山岛风动石,上刻有明末贤士黄道周、陈士奇、陈瑸等三位姓名,因而亦称为"三忠石".黄道周是众人熟知的民族英雄,其余二陈皆为其学生,两人皆中进士,死于战难.风动石即在黄道周故里门前.据传黄道周诞生前夕,其母梦风动石倒入怀中,感应而得其子.那年,风动石旁乃生出一枝荔枝,10年以后,黄道周进学时,适逢此树结果.荔枝十分甘美洁白,芬香扑鼻,因而命名"翰墨香",是闽中荔枝优良品种之一。

苏峰山位于东山岛的东部,海拔427米,濒临大海,兼山海之胜景.据《东山县志》载: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候周德兴以此山不减峨眉山,故高苏峰山.每当山雨欲来,海风呼啸之日,云遮雾绕,故称"苏山戴笠",是为一胜景.山腰有"苏峰岩"庙,系清代张傅山所建.山下多洞,其中"美小娘洞",地处海岸,为一海蚀奇洞,可听潮音涛声.另一"水仙童沃"为一山泉,潺潺流水,终年不涸。

岣嵝山,状如雄狮,耸立在铜陵镇.山上多名景与题刻,古称"天池胜景",为东山一景.题刻有"水天一色"、"海阔天空"、"天开久运"、"山海巨观"、"与造物游"、"登山观海"、"山临海境"、"小蓬莱"等,均具较大书法文物价值。

"虎崆滴玉"是东门外海边一天然石洞,洞长15米,宽约4~5米,可容数十人,据传曾有猛虎踞于洞穴中,故名"虎崆".洞内有石凳、石桌,且有清泉一泓,泉水甘甜清冽,大旱不干,犹如珠玉滴落,故得"滴玉"之名.泉壁有一匾额,上书"灵液",系清翰林林于镌所书。

庙山以秀丽见长,它位于东山岛西埔村旁.山沟上林木葱笼,浓荫蔽日,建有怀乡亭、华侨敬老院、迎客亭等雅致建筑.通往庙山有两条山径,全用花岗石砌成,曲折迁回,通向幽处。

八尺门位于东山岛西北部,原为一长600 多米、深达20 余米的渡口.水深流急,暗礁密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时陈元光率兵开拓闽南,把中原文化与技术传入东山岛,此渡始称"陈平渡".明初防倭设立"陈平渡把截所",清初郑成功曾屯兵于此.清朝为断绝东山岛百姓与郑成功的联系,在此修筑一条高达8 尺,厚4 尺的墙界,故又名"八尺门".现已建有石桥与渡槽,进出甚为方便。

万军井位于九仙山西南麓的大澳湾畔.井深2米多,井内有一"丁"字型槽沟.据说为当年郑成功训练水师时所凿,水清且甘,可作军士饮用,由于泉源丰富,水流不竭,故称"万军井".现遗址尚存,重修后百姓仍在此用水。

石斋,位于东门屿上.屿上有二石洞,一为云山石室,一为鹰石洞,为明大学士黄道周少年时读书处."云山石室"四字,苍劲有力,即为黄道周少年时所书.清巡抚潘思渠在此立有牌坊,横刻"黄石斋先生读书处",背刻"仰止高山",两侧对联为: "仰止高山已表儒林首出,溯游学海群推道岸先登".附近尚有"石斋"、"海滨邹鲁"等题刻。

西山岩,处在东山岛的中部.宋代时曾建有一寺名"兴教寺",是东山最古老的寺庙,宋刺史吴省元曾在此读书.元时被焚,明朝又重建,改名"初来寺",后又改为"山坪院".现在遗址尚存,此处有"漱玉泉"、"望江岩"、"观日峰"、"栖云灿"、"桃花坞"等胜景."漱玉泉"系一古并,四方形状,清澈可口,历来不涸.山顶还有一座古城,俗称"西城",面积100 多平方米,城墙犹存,传说是古代的一个山寨。

关帝庙,又名武庙.建于岣嵝山东麓的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以后又历经重修.庙依山而筑,结构精巧.庙门系宫殿式,用六根石柱斗拱构成,几百年来历经台风、地震,迄无损坏.庙中有精美木雕.庙附近多古迹胜景。

郑成功水寨山故址,位于九仙山,为历代军事重地,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戚继光剿倭寇,曾设水寨于此.永历三年,郑成功为收复台湾,在此山安营扎寨,操练水师。

九仙山为东山著名风景区之一,摩崖石刻甚多,有"海天一色"、"宝瑶仙桥"、"宦海恩波"等20 多处.九仙石室为天然石洞,内壁刻有""蟾宫"二字,明大学士林文穆有《游九仙山》诗:

洞门六六锁烟霞,

碧水丹山第一家.

深夜寒泉流出月,

晓天清露滴松花。

黄道周故里,位于东门深井村,为明代所建.大厅内悬桂一幅黄道周肖像,角巾素服,栩栩如生.黄道周从出生到25 岁,一直在这里生活.屋后巨石镌有楷书大字: "明黄石斋先生故里"。

铜山古城,即铜陵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抵御倭寇入侵,明太祖时江夏侯周德兴,在东山岛选择险要地点,征调漳浦、诏安、平和、云霄等县之民工,临海砌石,环山建城,设置水寨,并取铜钵村和东山村各一字,取名"铜山".城墙用花岗岩砌成,东、南、西、北各有一城门,西、南二处有城楼.铜山水寨有福船、哨船、冬船40 多艘,有1000 多名驻兵.它与福宁的峰火、连江的水亭、兴代的南日、泉州的浯屿,并列为全闽五大水寨.后来,戚继光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率领义乌兵入闽剿倭,在铜山设立浙兵营,把倭寇全部消灭.崇祯六年(1633年),铜山军民配合巡按路振飞大帅徐一鸣,在海上连续两次大败荷兰帝国东印舰队.隆武二年(1646年),郑成功以铜山为抗清据点之一,训练水师,东征收复台湾。

下一页:大洋岛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