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名岛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庙岛
来源:中国名岛 类别:风景名胜

庙岛,古称沙门岛,因古时此岛是囚禁犯人的地方.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岛上渔人为求海神保佑,在沙门岛凤凰山前修建了天后宫,又称娘娘庙,庙岛之名即由此而来。

庙岛之东、北、西三侧,均有一些岛屿分布.它们围成了一个半圆形,形成了一个阔大的海上塘湾.塘湾内常常是风平浪静,古称庙岛塘,塘内港口是我国古代四大著名港口之一.围绕庙岛的三面岛屿各有特色: 东面是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两岛之间有一坝相连,即玉石街,宛若兄弟俩,手牵着手,形影相随.在北长山岛的北端,岬角突然转向西,耸起一个山头,临海处尽是高崖危壁,十分险峻,和它对峙的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圆圆小岛,即太阳岛,俗称烧饼岛.两岛之间有一海峡,为南来北往船只的必经之路,号称珍珠门.再西,即是螳螂岛、犁犋把岛、小黑山岛,排成一字长蛇阵,成为北面的屏障.与小黑山岛鸡犬之声相闻的是大黑山岛,它像一只卧虎,一只爪子向东伸出,即是有名的虎爪崖.它俯伏于湛蓝色海中的身躯,渐渐向南,最后将虎尾一甩,弯成了南北方向,在那里是一溜儿沙岗,十分漂亮.沙岗上的沙子粒细质软,在阳光下闪出光亮,惹人喜爱.在沙岗的尾端有一个礁砣,岿然屹立在海中。

在庙岛上有两个村庄,一个叫山前村,另一个和岛屿同名.村庄的盛衰,与庙岛塘海港的变化有着极大的关系.从前,登州曾是我国重要港口,登州水域之内,曾是桅杆林立,歌舞达旦的富贵繁华地,一时商船来往骤多,港口向海面平静、水深良好的庙岛塘发展.于是庙岛塘便成了登州的外港.庙岛之经济亦随之愈加发达起来,南来北往的各地经商之人,有的就定居在庙岛而成为当地人了。

最热闹的场面是每年夏间的"海神娘娘"庙会.从农历七月初七开始,在娘娘庙前的戏楼上开演戏文,往往一演就是七八天,十来天,有时竟长达29 多天! 庙会期间的盛况,将南来北往的船客吸引住了,纷纷在庙岛上驻足观赏.附近的船也纷纷前来,一清早航行至庙岛,一直闹至深夜戏散,才点上灯笼,各自摇桨归家。

庙岛上的这座娘娘庙,又称天后宫,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明崇祯元年(1628年)又扩建,有前殿、后殿、山门、钟楼、鼓楼及戏楼等建筑,共占地90 亩.门前正上方,有咸丰皇帝亲笔题的"神功济运"匾额.海神娘娘铜像即正居暖阁之内的龙墩上,暖阁里,4 尊侍女;暖阁外,4 尊妃女;还有12 尊巨大的站班.这些塑像多是宋、元时期的作品.此外,还有碑碣、铜鼎、壁画、船模等,是研究我国航海史的重要资料.由大殿到后官组成的后院,二者之间有串廊联结,后宫内塑像与大殿的大体相同,但这里有巨大的铜像,2米多高的青铜穿衣镜及爵、鼎等铜制用品.现在,又新收宗了不少文物,如邓世昌当年在致远舰上用过的大铁锚,有数百年前的缆绳等,成了长岛县航海历史博物馆了。

在庙岛诸多的旅游景观中,最吸引人也是最为罕见的要数海市蜃楼现象了.每年夏季来临,是观赏海市蜃楼现象的有利时机.虽然对大多数旋游者来说,要观赏到海市蜃楼是十分难得的,但若有运气的话,并掌握好一定的时间和地方,有时还是可能观赏到海市蜃楼这一大自然中的神奇景色的。

记得1981年农历七月初七下午,当时天气晴朗,海凤微拂,波浪不起,海面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云雾.刹那间,在庙岛南侧的海面上空,隐隐约约现出了两个小岛.岛上道路蜿蜒,楼阁清晰,峰峦叠起,林木葱茏,蔚为奇观.人在楼阁之中出没,车在街道之上奔驰,溪水在峰峦之间流淌,花在丛林之中争艳,宛若仙境,却又历历在目,清晰可辨,高高悬在半空之中,令游人叹为观止矣! 这次海市蜃楼历时长达40 多分钟,当时的游人真是眼福非浅。

据最近报道,1988年6 月17 日下午14 时20 分至19 时,在蓬莱阁对面长达100 多公里的海域内,出现了种种奇观,忽而是多孔桥般的奇景,忽而是从未见过的岛屿,忽而见高大的烟囱和高楼大厦,在波涛万顷的海面上现出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山东电视台作了实地拍摄,记录下了这一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

如今,在庙岛的港湾内,还开辟了不少水域,以养殖扇贝等海产品,既为庙岛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庙岛增添了新的旅游风景点。

下一页:南长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