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文物古迹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唯我独尊的紫禁城
来源:世界名胜古迹 类别:历史文物

故宫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500 多年的历史了。

故宫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矩形平面,占地面积72 公顷,有房屋9000 多间,总建筑面积为15 万平方米.四周有10米高的砖砌城墙,城墙四角各有一座角楼,重檐三层,俗称"九梁十八柱".墙外有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

紫禁城的外围原来是皇城,现在只存南面的一部分,天安閁是皇城的正门,左边有太庙,右边有稷坛(今天的中山公园),这就是所谓的"左祖右社"的布局.十步廊向南引伸至端门止,端门往南是天安閁,相距很近。

故宫辟有四座城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北面神武门,南面为正门——午门.午门形制沿引"以双阙表门"的说法,有"午阙"之称,是门阙合一的建筑形式,形如雁翅,气势巍峨,更衬托出它的高贵.正楼设有宝座,左右摆放钟鼓,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钟鼓齐鸣.皇帝出午门祭稷坛时鸣钟,祭太庙时击鼓。

午门正面有三个门洞,两侧有左右掖门.中门专供皇帝出入,文武百官走左门(东面),皇亲国戚走右门(西面)。金殿会试时,文武进士按名次,单数走右掖门,双数走左掖门,等级森严,违者治罪。

午门是皇帝颁发诏书、降诏出征、接受献俘的地方.朝臣获罪,在这里受"廷杖"之刑,午门高35.6米,气势磅礴,威猛雄壮,人站在门前的空地上,显然十分渺小,难免产生敬畏之感.皇宫的建筑处处体现着皇帝的威严。

故宫主要建筑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坐落在中轴线南半部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大典的地方,称为外朝.在中轴线北半部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其两侧的东西六宫,即所谓"三宫六院",是帝王嫔妃居住的地方,故称为内廷。

外朝从太和门起用廊庑把三大殿绕起来,两侧廊庑间插入文楼(位东)、武楼(位西),三大殿用高大洁白的汉玉雕琢的栏杆环绕,整个台基的平面呈"工"字形,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岛仙阁.细细观察,可以看到在龙纹饰的望柱下面伸出的浮雕白玉龙头,它们是排水用的,共有1142 个.下大雨时,千龙吐水,景象蔚为壮观。

太和殿和保和殿左右原有斜廊通向两侧廊庑,如此则空间穿透,感觉开旷.清初康熙重建太和殿时,为严密保卫起见,以墙垣代替了斜廊,使艺术效果大为逊色。

太和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殿",明朝叫奉天殿、皇极殿,清朝顺治二年改叫太和殿.它是明、清两朝举行大典的地方.因此,不仅殿前有宽阔的月台,而且还有面积达30000 多平方米的大广场,可容万人聚会和陈列各色仪仗.太和殿殿高8米,面阔11 间,进深5 间,面积2300 多平方米,与明长陵棱恩殿并列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内有72 根楠木柱,每根高近13米,直径1米,沥粉金漆.太和殿外观宠伟气派,内饰富丽堂皇,具备了故宫宫殿的崇高庄严的形象。

中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小的一座.平面呈正方形,纵横各3 间,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镏金宝顶。

保和殿规模比太和殿略小,面广9 间,进深3 间,重檐九脊歇山顶.属于外朝部分的,还有东侧的文华殿、渊阁和西侧的武英殿、薰阁.文华殿和武英殿各由殿门、廊庑、殿身组成,均为单檐歇山顶,等级很低.文华殿和三大殿相比,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尺度切于实用,环境幽雅,并没有枯燥单调之感。

内廷部分,指以乾清门一线为界的北部,属帝后寝宫.内廷并列三门,中间是乾清门,这是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一线的主体建筑;西面是内右门,进去是养心殿和西门宫;东央是内左门,进去是斋宫和东六宫.乾清门内的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总称后三宫.建筑的尺度比三大殿要小得多,但是较接近人体的尺度比例,生活气息增强。

乾清宫为皇帝寝宫,大殿面阔9 间,进深5 间.正中设宝座,东西分建暖阁.每间分上下两层,各有楼梯相通;每间设床3 张,共27 张床,这是为了防止皇帝在睡觉时被人暗害。

坤宁宫是九脊重檐殿顶建筑,只是进深比乾清宫略浅.交泰殿为三开间攒尖顶建筑,形体过小,地位局促,不太相称。

出坤宁门就是御花园,位于整个宫城最北一区.园东西长130米,南北宽90米,占地近11700 平方米.园内有20 多座殿阁亭馆,结构精巧,建筑古雅,间有山石、花木、盆景和一色石角道,是一处以建筑物为主的宫廷式花园,也是整个宫内唯一贴近自然之处。

故宫属于中国古建筑中纵横开阔、四平八稳的建筑类别,纵向从正阳门、天安閁到内外三大殿,横向则由中轴线向两侧展开,能够深深体会到故宫作为帝王宫殿的至高无上和非凡的气势。

下一页:千年宝剑闪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