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旅游必读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第十三章 花卉树木、珍稀动物欣赏
来源:中国旅游宝典 类别:旅游指南

"无论是从多样性还是从特色上来看,植物和动物都能吸引旅游者.植被可能是许多旅游区的一种主要吸引力."英国学者欧利特·凯特在《世界上最不发达的旅游业》一文中作出如此断言.确实如此,植物决定了自然风景空间上的差异,如森林,草原和荒漠等;同时也决定了时间上的差异,如春赏梅花,秋观红叶等.许多植物在某种程度上还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和理想,象征着民族的特性,如国花,国树等.在古典诗词里,在古典园林中,以及宗教活动场所植物也都有所反映.在现代化社会里返朴归真重归自然正日益成为人们共同的向往,观赏植物和动物正成为国内外许多特种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森林旅游,观鸟旅游,狩猎旅游、钓鱼旅游、博物馆旅游等.可见,花卉树木以及珍稀动物的欣赏也已成为现代人旅游审美的重要追求。

第一节 概 述

一、分类与类群

(一)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是依物种的等级高低、从属关系而进行的.其分类阶层共七级,即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它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似形态特征,表现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和要求一定生存条件的无数个体的总和,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各个"种"间均以一定的本质特性相区别。

物种命名沿用瑞典人林奈1753年倡议的双名法,并使用拉丁文以避免词意发生变化和误解.即属名加上种加词,即成为学名.如黄山松,也名台湾松.学名为Pinus taiwanensis,第一个字是松属的名称,属名一律是名词,且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是种的名称,意为台湾的,种名词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通常在双名的后面还可以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和命名的年份.黄山松其分类阶层为: 植物界,裸子植物门、松柏纲,松科,松属.(二)生物的类群.地球自出现生命以来,经历了约三四十亿年进化过程,现生存着约500~1000 万种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最令人注目的是陆生植物和陆生动物,它们是地球自然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1、植物的类群.陆生植物绝大部分都是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其中苔藓和蕨类是用孢子进行繁殖的,不开花结果,因此又称孢子植物或隐花植物.种子植物能开花结果,用种子繁殖,因此又称显花植物,它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最古老的类群,最早出现的往往都被称为"活化石",如银杏、水杉和银杉等.现存裸子植物仅760多种,大多数是乔木树种,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风景园林树种,如雪松,柳杉,侧柏,金钱松和南洋杉等.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类群,已知种类约20 多万种,占植物界的50%以上,有乔木、灌木、也有草本、藤本,既有一年生的,也有多年生的;可以生长在平原,高山,沙漠和盐碱地,也可以分布于湖泊、河流、池塘中.被子植物的出现,使整个地球变得绚丽多彩、生气勃勃,它们是我们最常见的花卉树木.随着花的形态发展,被子植物种子和果实中高能量产物的贮存,又使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为生的动物界获得相应发展,特别是种类最多的昆虫纲以及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鸟纲和哺乳纲迅速繁茂起来。

2、动物的类群.陆生动物最重要的是脊推动物,它是动物界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类群.可分为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两栖动物是动物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类群,已初步具有适应陆生的躯体结构,但繁殖和幼体发育仍在水中进行.世界上两栖动物约有2000 多种,常见的种类有蛙类,如青蛙、蟾蜍、中国林蛙(蛤士蟆)、大鲵等.爬行动物是从古两栖类中演化出的一支动物,并获得了在陆地繁殖的能力,同时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及在陆地运动等方面,均达到并超过两栖类的水平,因而它是真正陆栖动物的原祖.爬行动物约有5000 多种,常见的有乌龟、甲鱼、壁虎、蜥蜴、蛇、扬子鳄等.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其最大的特征是新陈代谢旺盛,并能在空间飞行.现存鸟类约9000 多种,是脊椎动物中最繁盛,分市最广的一类.据其对环境条件适应的不同,可分为走禽类(如驼鸟),游禽类(如天鹅),涉禽类(如丹顶鹤),鸠鸽类(如斑鸠),鹑鸡类(如孔雀),猛禽类(如秃鹫),攀禽类(如啄木鸟)和鸣禽类(如画眉)等.据其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来回迁徙情况,可分力留鸟和候鸟;候鸟又包括冬候鸟,夏候鸟和旅鸟等三类.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高等动物类群.现存的哺乳动物约3500 种,几乎遍布全球.可分原兽亚纲,后兽纲和真兽亚纲.现存95%的哺乳类皆为真兽亚分纲.它又可分为食虫目(如刺渭),翼手目(如蝙蝠),灵长目(如金丝猴),鳞甲目(如穿山甲),兔形目(如华南兔),啮齿目(如松鼠)、鲸目(如海豚),食肉目(如东北虎),长鼻目(如亚洲象),奇蹄目(如野马)和偶蹄目(如骆驼)等。

下一页:我国的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