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旅游必读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来源:中国旅游宝典 类别:旅游指南

一、囿、宫苑和私家园林

1.囿.我国最早的园林出现千3000 多年前的殷代.它是专供帝王狩猎游乐的地方.史称为囿.到了秦汉,演变为苑。

2.宫苑和私家园林.秦统一中国后,宫苑建造大发展.据史载,秦始皇每灭一国,必仿建其宫室于咸阳北坡;后又在渭水南建"上林苑",苑内建造了阿房宫,并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汉代著名的宫殿有长乐宫、未央官和建章宫,都筑垒苑囿之内,合称宫苑.与此同时,贵族地主富商也仿皇帝大造园林,即出现私家园林。

二、自然山水园林和佛教丛林

从魏、蜀、吴三国开始,佛教迅速传播,老庄哲学的"出世"思想盛行.一般知识分子醉心于自然,对山水园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写了理想中农业社会,这正是后人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园林意境的滥觞.南朝,建康(今南京)的许多园林都以山水为主,替代过去成群的宫室建筑。

自从北魏奉佛教为国教后,大兴土木敕建佛寺.唐杜牧《江南春》诗云: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北魏也是如此.城内的佛寺莫不附设景色幽美的庭园;在郊野的则更选择山奇水秀的名山胜景地区,结合自然山水,精心经营.或以山抱寺,或以寺围山.佛教丛林成为我国古典园林之一——寺庙园林。

三、写意山水园林

隋朝曾大肆兴建宫苑,大多为"前宫后苑"的形式,而且宫苑中的山水比重也增大了。

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诗情画意进入园林,从而使园林的意境更为高雅,以追求孤寂、幽独、冷洁为乐.宋沿唐风,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林的特色。

唐宋写意山水园林有两类,一是天然胜区加以布置而成的自然园林;一是在城内或郊区创造的园林,如花园、宅园、别墅、游憩园等.在天然胜区所造的写意山水园林,最著名的有唐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以及宋徽宗的"寿山民岳".对后代的造园风格有很大影响.如王维是中唐的一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杰出文人画家.在西北黄土高原中难得的具有江南山水之胜的关中兰田县的辋川,建造了一个写意山水园林,将自然界的岗岭、山谷、泉瀑、湖水及丰茂的树木重新加以整理布局.并饲养鹤鹿,使之既有天然之趣,又富诗情画意.他许多诗都是写这园中景色的.白居易的"庐山草堂"选地在庐山香炉峰遗爱寺间.劈石筑台,引泉悬瀑,植蓬养鱼,就山竹野花稍事润饰,于是就可"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西应接不暇"了.到善诗能画的宋徽宗赵佶亲自指点建造的"寿山艮岳",在汴京(今开封),城郊,为宋以后各朝山水宫苑的范例。

四、山水宫苑

明代的宫苑是在元代的基础上改造发展的.北京"西苑"是将元代的太液池向南扩展,加凿南海而形成北京"三海".元代太液池中的万岁山改为"蓬莱山"。

至清代,宫苑建设日繁,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超过了历朝,闻名中外的北京"三山五园"."三山"即玉泉山、香山、万寿山;"五园"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以及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在这些山水宫苑里,历朝都设置许多离宫别墅,它的性质不单是一个游憩的地方,而是具有各种用途的综合体.在宫苑里的活动包括: 起居、宴请、骑射、观剧、祀祖、礼佛以及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朝会等,清朝的山水宫苑造景的转导思想是集仿全国各地名园胜迹,象静明园有32 景,避暑山庄有72 景,圆明园有40 景.在颐和园中有仿无锡寄畅园的"谐趣园";而昆明湖东边的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白堤等;圆明园则几乎把西湖十景都搬进去了。

五、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

与明清山水宫苑发展的同时,私家园林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其中比较集中的地点,北方以北京为中心;江南则以苏州、杭州、扬州一带为多,而以苏州为最多,扬州其次.私家园林是为满足官僚地主和富商的享受而建造的.他们往往有数代同堂的家属和众多的婢仆,故需要大量居住房屋,园中常设有厅、堂、书房、戏台、居住庭院、仆役待候室等.实际上园林是第宅的扩大与延伸.诸如宴客聚友,读书作画,听戏观剧,亲友小住等都可在园中进行。

我国的园林主要有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发展到近代还有风景名胜园林,就园林艺术而论,江南的私家园林成就为最高。

下一页: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